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老北京的铜锅涮肉,不仅人人爱吃,就连来历也透着传奇

提起老北京的美食,其中可不乏天下闻名的菜品,比如说全聚德的烤鸭,仿膳的宫廷菜,还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谭家菜,都是能够代表国家接待外国元首的“大菜”。可是这样的菜品名气虽大,味道虽好,价格也是相当“高端”,可不是普通工薪阶层能够天天享用的。

相比之下,北京小吃的价格可就亲民多了,可是不少北京小吃,都非常有地域特点,也不是所有朋友,都能够吃得惯的,比如:豆汁儿、卤煮火烧、炸灌肠……很多人就接受不了那个味道。

但要提起老北京的铜锅涮肉,那基本上就是老少皆宜、“南北通吃”,味道和价格都能够被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接受,并且喜爱了。可是您知道吗?关于铜锅涮肉的来历,也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并且透着一股子传奇劲儿,今天笔者就来跟您聊一聊。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非常喜爱吃家乡的羊肉,即便是外出征战的时候也不例外,经常会让随军的伙夫,给他烹饪羊肉。

有一次,忽必烈又犯了吃羊肉的瘾,可是当时正是两军对垒的时候,敌方眼看就要冲杀过来了,战场之上唯快不破、瞬息万变,可是炖烂一锅美味的羊肉却需要时间,耐心等候,战场上时间不等人,这可如何是好?

好在随军的伙夫反应快,他急中生智从一大块羊肉上面,切了十多片薄片下来,放在随军造饭的大铜锅里涮了几下,随即捞出,撒上事先调配好的佐料,捧给忽必烈享用。忽必烈三下五除二吃完羊肉,立刻上马迎敌,越战越勇,最后生擒敌方将领,大获全胜。

战后忽必烈大摆庆功宴,特意让伙夫将战前奉上的羊肉,重新烹饪,分给参加宴会的各路将领,大家品尝之后,无不交口称赞,纷纷被这种新奇的美味折服。忽必烈兴奋之余,特意将这道“创意菜”赐名:涮羊肉。

从那之后涮羊肉,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铜锅涮肉,便成了一道宫廷菜品,并一直在皇宫中传承了下来。不过,那时候这道菜因为调料的配方严格保密,所以也只能出现在皇宫大内的餐桌之上,普通老百姓是没有福分享用的。

后来到了清朝的光绪年间,满清政府在国家治理上腐败无能,导致很多宫廷秘方外流。北京“东来顺”羊肉馆的掌柜,也就是那个时候,特意疏通紫禁城中的渠道,买通了御膳房的太监,偷偷拿到了涮羊肉佐料的配方。从那之后,普通的京城百姓,才吃上了这口儿地道的铜锅涮肉。

正宗的老北京铜锅涮肉,羊得用内蒙上好的绵羊羔,讲究用好肉配清汤,取羊身上的上脑、黄瓜条这类肉质比较滑嫩的部位。

真正涮肉的时候,挑起切得精细的羊肉,筷子一抖落,在铜锅沸腾的清汤里面“左三右四”地晃悠几下,只要羊肉一变色,就是熟了。紧接着再蘸上精心调配好的芝麻酱佐料,吃上一口,那叫一个地道、过瘾。

特别是大冬天的时候,三五好友或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上这么一顿铜锅涮肉,别提有多舒坦了。所以说,这样的美味,不管您是不是生活在北京,有机会一定都要尝一尝。

责任编辑:阐史官晓悦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