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郑和下西洋船上吃什么?

  我国古代的航海活动,起源较早,但大都贴岸近行,真正的远航活动当属郑和下西洋无疑。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拉开了我国古代远洋航海的序幕。

  就航海本身而言,郑和下西洋至少有三个特点:

  一是时间最久。郑和下西洋先后7次,每次都在2-3年,时间跨度长达28年之久。如果将历次远航作为一个整体看,时间跨度在古代航海中首屈一指。

  二是规模最大。郑和航海船只众多,每次远航都是200艘船,出行人数都在2-3万人,这种规模在古代航海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三是航程较长。郑和下西洋主要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线总长超15000英里。

  如此旷日持久、大规模的远航,后勤保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么,郑和下西洋时,船队主要吃什么呢?

  综合各种文献记载来看,郑和船队的食物还是比较丰富的。目前,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已遭焚毁,有关船队的行程及详情主要记载在随行人员的日记中。

  巩珍《西洋番国志》所附敕书有载:下西洋去的内官合用盐、酱、茶、酒、油、烛等件,照人数依例关支。这是出发前准备的清单,记载虽然不详,但从盐、酱、油等烹饪材料来看,应该有其他食物的。即便没有,郑和对航程中采办补充应该是非常有信心的。

  在《西洋番国志》中,巩珍自序道“缺其食饮,则劳困弗胜,况海水卤咸,不可入口,皆于附近川泽及滨海港湾,汲汲淡水。水船载运,积贮仓粮舟者,以备用度,斯乃至急之务,不可暂弛。”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航行中缺少饮食,海上不能补给,只好到附近港湾求助,补充淡水,囤积粮食,这是最为紧急的事情。这里面有个信息很关键,靠岸采集粮食。

  从郑和航海图可以看出,船队大都经行中南半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及印度半岛等地,而这些地方盛产稻米,巩珍所谓的粮食应该就是稻米。当然,船队靠岸,采办的不可能只有粮食和淡水,应该还有当地的水果和蔬菜,甚至肉类。

  曾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和费信分别在其中著作《瀛涯胜览》《星槎胜览》中提及,郑和船队沿途购买鱼、鸡和羊,有时候也会采购鹿、兔、骆驼等肉类。

  总体来看,郑和船队虽然远洋航行,但由于沿途的补充,总体上是不缺食物的。我们知道,远洋航行非常容易得的一种病就是坏血病。郑和船队中却没有船员这种疾病的记载,这说明船员们吃的食物是含有维生素C的,而维生素C主要分布在茶叶、豆芽、咸菜、水果中,这也间接说明郑和船队的伙食是可以的,至少是丰富的。

责任编辑:史趣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