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500强”城市图谱:一线城市企业上榜近半 京沪鏖战新能源汽车

上周,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和去年相比,今年上榜公司营收、净利均有大幅提升。今年上榜公司年营收门槛接近228亿元,相比去年近174亿元提升31%。今年榜上500家上市公司总收入达62万亿元,超过全国半数GDP总量。

分城市来看,政治经济中心北京满城尽是企业总部,京城坐拥120家500强企业,超过了上海深圳广州上榜企业总数。此外,北京上榜企业总收入更是一家独大,超过第二到第二十位城市上榜企业总收入之和。分区域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形成“三极”,中西部城市则寥寥可数,重庆武汉成都郑州合肥上榜企业介乎7-4个,排名也较靠后。

从500强“后浪”来看,依旧是京沪居前。今年一共有49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其中位于北京的滴滴、科兴生物均为首次上榜,并以1738亿元、1250亿元总收入分别排名第75位、第109位。京沪新能源汽车领域鏖战正酣——蔚来和理想均首次上榜,分别位列第344位和第427位。

科兴生物去年总营收193.75亿美元,净利润144.6亿美元/科兴生物2021年财报

去年“最赚钱”企业在京沪深

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中国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和成就是怎么样的?财富中国500强给出了一个可供观察的侧面。通过总榜单和“最赚钱”、“最亏钱”等子榜单,我们能一窥中国企业的“头部玩家”,以及那些最赚钱的企业都来自哪些区域。

从总榜头部二十家公司看,有十五家在北京,此外杭州有两家,深圳、上海、厦门各一家。而最赚钱的10家上榜公司去年总利润约为1.85万亿元,约占上榜公司利润总和近四成,其中,6家是银行或保险公司。原材料及大宗商品大涨价,让分别来自京沪两地的中国石油、中远海运进入子榜单第九、第十。这十家公司有六家在北京,三家在深圳,一家在上海。

此外,长江电力、科兴生物、上海港务等企业净利润率超过了42%——这些行业在去年赚得盆满钵满。纵观净利润率最高的10家公司,有七家在京沪深,其中北京两家、上海两家、深圳三家。所以,不管是总利润,还是净利润率,可以说最赚钱的企业集中在京沪深三地。

在所有上榜公司中,位居净资产收益率(ROE)榜榜首的是科兴生物,疫苗接种为该公司带来天量营收及利润,该公司ROE接近92%。另外两家疫苗相关公司,重庆智飞生物(ROE为58%)和中国生物制药(ROE为48%)也出现在子榜单前十。这三个公司能否持续入榜,有待观察。毕竟去年ROE靠前的养殖、房地产行业,今年都极为惨淡。

金融、电信和互联网,航运以及能源化工等行业在去年收获颇丰,房地产等行业哀鸿遍野。一个可供对比的数据是,去年共有超过50家地产公司上榜,是所有行业之最,今年只有约20家房企上榜——那些在榜单上消失的名字被新上榜企业所替代。对于以上述产业经济为核心支撑的城市来说,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北京上榜企业占比超两成

2022年有49家新上榜/重新上榜公司,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多达9家。互联网、医药、化工、金属等行业有诸多新晋者。较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包括滴滴、快手(北京);医药行业的科兴生物(北京)、智飞生物(重庆)。受益于去年的大行情,金属行业有6家企业新上榜,不同于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盘踞一线,上述6家企业基本在二三线,诸如芜湖、永城、郑州、葫芦岛、厦门等。

二三线城市能有企业上榜500强可以吹上一整年,毕竟榜单上绝大多数企业位于一线及强二线。据搜狐城市梳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共有229个企业上榜,占比超四成,而其中北京120个独占鳌头。上海约半数于北京,深圳约半数于上海。此外,杭州23家、南京14家。相比往年,头部城市的上榜企业略有增长,但数量变化不大。

弱二线城市中,东南部区域上榜企业与中西部旗鼓相当。其中,厦门8个,重庆7个,佛山、昆明各6个,宁波、成都、武汉、西安各5个,苏州、郑州、合肥各为4个。虽说数量大差不差,但从企业性质上看,制造业重镇苏州、佛山的上榜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其他城市大部分上榜企业是国企或央企。从行业上看也是特色分明,厦门的金属、港务,西安的能源、航空,武汉的物流、光电等。

上榜企业数量基本上与总收入挂钩。由于北京坐拥各大央企总部,其上榜企业总收入亦是惊人。具体来看,京城120个企业总收入接近28.9万亿元,即以24%的上榜企业占据了约47%的总收入——这个收入超过了第二名到第二十名收入之总和。上海、深圳处于第二梯队,上榜企业总收入分别约为6.8、4.6万亿元,都不及北京的零头。

处于第三梯队的杭州厦门广州佛山上榜企业总收入在1-2万亿元上下,且含金量较高。厦门上榜的8家企业总收入2.1万亿元,差不多两倍于南京上榜14家企业的总收入0.88万亿;佛山上榜的6家企业总收入1.1万亿元,也超出南京1千多亿元。南京、重庆上榜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但总体收入却并没有跟上,主要是两地大部分上榜企业排名相对靠后。

成都经济靠“小巨人”翻身

将城市的经济总量排名与500强上榜企业收入排名相比,是个有趣的对照——产生明显“倒挂”的城市包括成都以及昆明、佛山。具体来看,成都去年经济总量在全国重点城市位列第七,而上榜企业只有4个,总收入约0.35万亿元;佛山、昆明上榜企业均为6个,总收入前者超过1万亿元,后者约0.36万亿元,但两地经济总量与此并不“匹配”,分列17、32位。

更极端的“倒挂”来自三四线城市,例如廊坊去年有四家企业入榜500强,但其经济体量甚至进不了全国城市前50强。可见头部“巨无霸”企业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并非是多多益善——如果城市经济过分倚重巨头企业,可能会给经济生态带来负面影响,当行业下行之时,城市经济可能“尾大不掉”。这样的例子不少,比如早年资源型城市变鬼城、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海南诸地等。

城市经济生态除了有参天大树还应有灌木草丛,这里可以结合工信部的小巨人企业榜单来一起看。当500强企业与小巨人企业能在一个城市共荣共生的时候,上述“倒挂”就不会产生了。

截至目前,工信部重点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为2000家。“小巨人”企业25强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宁波、深圳、重庆、天津、成都、青岛、西安、长沙、合肥、厦门、杭州、武汉、广州、温州、株洲、郑州、烟台、唐山、大连、东莞、苏州、南京、石家庄。

具体来看,成都、宁波、重庆、武汉等地依靠产业优势培育出各类“小巨人”,这些串珠成链的企业成为了城市经济生态的有益补充。如果这些城市能拥有更多500强企业,那么中西部第四极、第五极崛起就是不是空谈了。反过来,如果昆明、佛山能够多多培育“小巨人”,尤其是高新技术行业的优势企业,相信其经济总量会与500强企业排名同频。

企业上榜中国500强,对于城市来说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如何让更多企业上榜、让上榜企业持续霸榜、乃至让企业冲进全球500强,是每个城市持续要爬的阶梯。行业更替、环境幻变,一线城市赢者通吃持续争竞,二三线城市对于榜单其实不必太过于上心,毕竟“小巨人”也能聚沙成塔。

责任编辑: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