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晚清总督刘秉璋丨家族的收藏传统

1669974112525.png
刘秉璋生前唯一一张照片

早在打太平天国的时候,刘秉璋就是李鸿章和曾国藩麾下的良将。作为良将之子的刘晦之,在家排行老四,没打上仗,也没有什么科举上的功名,却抓住了经商的好机会,成为著名的银行家和收藏家。花园南侧的那幢八角小楼,就是在我国现代收藏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藏宝重地———小校经阁。

image.png
小校经阁铜镜

刘秉璋是那种做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出点名堂的性格。他富藏书,立志收全《四库全书》未收之书,而且要将四库馆臣删改之书的原本也找到,力求恢复其本来面目;收藏甲骨龟片,就务求要得新坑出土,结果在全国总共出土的9万余片甲骨中,他的收藏占近三分之一(二万八千片),成为全国私人收藏甲骨龟片的冠军;他收藏青铜器,共有四五千件(包括古钱币),即《善斋吉金录》上著录的内容;他收藏古印、古墨和古乐器,也是去粗取精,要最好的东西。现在除了他的藏画和古墨未见其目录外,其余皆可从其手编的目录及考证文字上,窥见其规模。

image.png
《善斋吉金录》

小校经阁是上海现存的唯一一幢私人藏书楼旧址,当年曾储书10万册。

刘家祖上就有藏书传统,在安徽老家有个远碧楼,储书四、五万卷,有《远碧楼书目》10卷,那是刘秉璋的旧藏。郑振铎先生曾作过考证,认为其中精善虽不算太多,但确有一些是外界不经见之书。

image.png
远碧楼刘氏抄本四库全书之《脚气治法总要》

刘秉璋继承了刘家的藏书传统,他的书目达32卷,著录古籍2400余部,以明版为多,间有十几部宋、元珍籍。至解放时,尚有宋版书9部,各地地方志1000余部,善本达1928册,解放初均捐献给了上海市文管会,该会转给了上海图书馆。

刘秉璋曾有一个惊人的庞大计划,他要以一己之力,创制中国第八部《四库全书》!

当年乾隆皇帝下令编《四库全书》,以规模庞大、抄写精美著称,但是其中有不少是“存目”之书而无原书。即便是所收之书,也有很多被四库馆臣删改过了,使之更符合朝廷的意图。而刘秉璋则立志要把《四库全书》中“存目”之书统统依目收齐,并且将那些被篡改过的部分统统再按原书改过来,以恢复其历史真面目。

这个计划,无论是论规模还是质量要求,都将远远超过乾隆皇帝所为,很能说明刘晦之的胆识和气魄。因此他的小校经阁内,长年雇着十几名秀才,整天抄书、校书,忙个不停。这项有点异想天开的计划进行了若干年,可惜到了解放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宏愿只完成了不到一半。因为小校经阁的房子国家要征用了,手里的钞票也越来越少了,编书的条件无一存在了,那么计划也只能停止了,他为此感到深深的遗憾。已经校对、抄成的抄本运到上海图书馆时,著名学者顾廷龙先生大为惊讶———这世上竟有如此胆识过人之士!这是顾老先生生前亲口对笔者讲述过的。

image.png
刘秉璋《静轩笔记》线装大开
责任编辑:君和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