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大陆推动对台政策“一代一线”主轴之成效:以少数民族交流为例

2013021717530490.jpg

  随着后新冠疫情时期来临,两岸开始逐渐恢复既往常态性互动,尤其是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及合作颇引人关注。近年来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纷纷至北京及各少数区域,进行广泛参访交流活动。也曾有多个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发表如同“关于两岸各民族团结互助一家亲”的倡议;并明确指出,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民众福祉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祈祷希冀两岸和平统一之后,台湾永保太平,民众安居乐业。显然,大陆对台政策少数民族工作利于两岸国族认同已显露成效,主旋律仍是两岸和平发展、到国家完全统一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大陆亟思借由“加强与台湾基层一线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民意基础”。所谓“一代一线”,包括“青年一代”和“基层一线”,这与“三中一青”(中小企业、中南部、中低收入、青年人)有异曲同工之处。相关惠台措施的对象更涉及台湾各阶层,尤其是将资源投入基层及青年。在对台政策“一代一线”主轴引导下,加强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若干少数民族协会等民间组织也表示,认同支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将继续促进各族群乡亲共同参与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大陆正借由推动建立“两岸一家亲”理念、“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文化认同及国族认同、经济利益及社会纽带网络,重建两岸中华国族主义,消弭激进“台独”主义侵蚀中国人认同及中国认同,充实台湾人认同包容性,避免台湾社会滑向“文化台独”、“渐进式台独”,甚至走向“法理台独”,悖离两岸和平发展到和平统一的“主旋律”。

  同时,大陆充分肯定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在抗御外敌入侵的斗争中奋起抗争,为中华民族尊严的“坚定捍卫者”;在开发建设台湾的实践中守望相助,为台湾的“重要建设者”;在发展两岸关系的历程中联谊沟通,是两岸交流的“积极促进者”。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对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不可磨灭之贡献。综观大陆对台少数民族政策内涵有其特色。

首先,大陆对少数民族交流及合作强调广泛代表性。2023年3月8日国民党中央委员、台湾少数民族生存发展协会理事长孔文吉,即带队38位来自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团抵达昆明,开启交流参访活动。此为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云南迎来的首个访问云南的台湾民众参访团,交流团成员具有广泛性分别来自台湾新竹、花莲、嘉义等地。

  另同年4月18日至20日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一行21人,分别来自台北、新竹、南投、嘉义、花莲、台东等县市,包括阿美、排湾、泰雅、布农、卑南、邹、赛德克、达悟等族群。代表团一行在北京参访交流后,分赴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参加当地举办的“三月三”两岸少数民族交流活动,与大陆各地少数民族同胞共同欢庆佳节。

  其次,对台少数民族政策镶嵌于政府所推动重要政策。台湾少数民族走进云南红河、文山两地,体验哈尼族、彜族、壮族、苗族文化,及考察当地“脱贫攻坚”成效及“乡村振兴”发展情况。显然,大陆不仅亟欲展现对少数民族政策及治理成果;同时将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与当前政府积极所推动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息息相关。尽管三年来因疫情肆虐致无法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但两地少数民族通过在线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方案。

  复次,推动少数民族交流阐扬爱国爱乡中华国族主义。国台办主任宋涛于2003年4月19日会见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时表示,台湾少数民族同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具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国家统一作出重要贡献。大陆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积极支持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与大陆同胞加强交流合作、深化融合发展,共同开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例如日前两岸台胞云南行活动、“两岸青年中老铁路体验营”活动、“阿佤山牵手阿里山”云台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等20余场次的交流活动,增进彼此间的感情。滇台两地少数民族在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等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借由加强交流合作深化感情认同,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台湾少数民族也成为大陆对台工作重要环节,避免“独派”推动一系列“去中国”、“文化台独”措施模糊少数民族的中华国族主义情感。

  再者,设置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合作基地,增强台湾民众文化认同。大陆建置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基地目的,从全面贯彻把握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来看,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利用基地资源、基础及经验优势,探索和拓展两岸少数民族交流活动载体,丰富交流内容形式,不断加大基地的交流力度、展示力度和示范力度,以增强台湾民众幸福感及获得感。

  例如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通过“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活动,向台湾民众集中展示布依族民俗文化、婚恋文化、音乐文化、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其目的为增强台湾民众文化认同,推动两地交流合作,借此巩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合作基地成果,不断扩大交流群体,尤其是加大对台湾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交流,以利国家完全统一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近年来大陆对台政策经常举办一系列“反独促统”、“融合渐统”活动项目,借由一系列反“去中国化”措施,产生“磁吸效应”及“示范效应”,旨在取得台湾少数民族支持及认同,透过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及合作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尤其是对台湾少数民族培养其年青世代的国族观,鼓励提供诱因吸引其进入少数民族大学进行教育,以作为台湾少数民族青年国族认同的标竿及典范学习。

  最后,大陆对台少数民族政策及工作,系基于落实“以台湾社会为中心”的对台政策思维。大陆对台政策强调“一代一线”策略,聚焦台湾青年世代及基层群体,期许其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及作用,落实“以人为本”、“以社会为中心”的两岸政策思维。这不仅符合其传统“统一战线”理论,也符合“人民群众路线”,既要“求同存异”更要“求同化异”,取得广大台湾社会支持群众基础。

  因此,大陆借由促进两岸少数民族之交流及合作,进行“中国式少数民族”教育历史文化交流及合作,借此化解“文化台独”、“历史台独”、“教育台独”等“渐进台独”方式,对少数民族国族认同培育之危害;防止“台独”意识及分离主义阻碍少数民族的中华文化及国族认同发展,促进“中国认同”及“中国人认同”增长萌发。足见,大陆对台政策及工作在“一代一线”主轴引导下,扩及台湾基层社会中各种阶层、族群,尤其针对少数民族年青世代进行中华民族文化及民族主义涵化,透过政治及教育社会化作用,消弭“独派”所推动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对中华国族主义影响。

责任编辑:卢娅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