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厦门
莆田
宁德
数字出版作品《探秘丹青》带读者入画《千里江山图》
中国新闻网
线上展览|2023厦门书画院画师作品展(一)
厦门文联
道明竹编——指尖技艺 竹间雅韵(美在乡村·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人民日报
仰望昆仑的闽南画家
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乐器流传至今主要的彝族乐器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吹、拉、弹、打四类共十八种。民歌彝族人民喜歌善舞,火把节期间,歌不停、舞不断,彝族优秀的传统歌舞在节日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节日中还有赛装、穿花衣表演,从中可以欣赏彝族服饰的绚丽多姿。
来源: 彝家星回 Group 3 2023-08-10
火把节的视觉形象
图《火把节》(央美原创作品)图关于火把节的动画作品图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火把节的传说图农民画《七月火把节》(高光平)图《火把节》版画组画“摔跤”图关于火把节的剪纸图凉山博物馆中展出的彝族火把节漆器画传播效果关于火把节的电影、纪录片等动态作品广泛传播,例如《云南民族传统技艺》、嘉日姆几导演的《火把节》。传播方式主题电影、主题旅游节日、摄影作品、绘画作品等。只有不断地优化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利用新兴的媒介技术,此类文艺作品才有可能进入艺术创作的良性循环圈内,为当代受众提供更精良、更优质、更具美感的精神资源。
2023-08-10
见证凉山 火把节三个时代的节日演变
记忆中的火把节,是节日阿妈的盛装,是山巅盛开的索玛花,是阿爸驾着马车带着全家去赶火把场的期盼,是夜晚阿普点燃的大火把,是孩童们唱着童谣倚在山坡上“放羊羊”的乐趣,是家人欢聚一堂时的喜悦……今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一,再过两天就是火把节了。神秘的取火仪式、点火把、花车巡游、民族传统运动会等,连同极具吸引力的现代商贸展销、喝啤酒比赛等等,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火把节的文化内涵,也即将成为一代人及其后代将来的历史记忆。1988年布拖拖觉彝家小伙们结伴参加火把节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祭祀性节日。
来源:文旅凉山 2023-08-10
名家作品丨徐光弟:用抒情的写实 画内心的真实
1992年《春》参加92中国油画艺术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2006年台湾台中市新美画廊举办中国写实画派徐光弟油画作品个展。2002年《黄金地》参加纪念《延讲》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评为优秀作品。
来源:今日油画OILPAINTING TODAY 2023-08-10
火把节-中国少数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 | 央美学生作品
火把节被称之为 “东方的狂欢节”,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大的传统节日。短片用立体剪纸的风格叙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 导演:于飛 指导教师:舒霄 尹刚 程楠
来源:飛魚flyingfish 2023-08-10
美术作品中的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庆祝彝族火把节,让我们来看看美术作品中的彝族火把节!
来源: 当代彝族题材美术作品展 2023-08-10
彝人 • 火的圣典|胡小平八十年代凉山火把节
凉山是彝族的主要集聚区,保留着相对完整的彝族文化和历史。火把节是彝族人的重要节日,是彝人历史、经济、文化、风俗的大集成。在凉山之外,云南、贵州等地也都要举办火把节。把这样一个极具文化蕴含的火把节作为一个摄影专题,从不同角度给予视觉化的呈现,这在过去还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
来源:凉山文艺 2023-08-10
美协动态|三明市美协组织会员赴浙江丽水写生采风
7月14日至25日,正值盛夏,三明市美术家协会组织会员赴浙江丽水写生,参加了“山色别样青”中美协古堰画乡写生基地采风活动。盛夏的丽水古堰画乡,热浪袭袭,画家们不辞辛苦,在一山一水中感受古堰画乡的生态风貌,在一村一韵中寻找写生素材。市美协一直秉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努力拓宽交流渠道,丰富交流资源,促进会员在专业上的提升。
来源: 三明市美术家协会 2023-07-31
美协动态|公益讲座-王鹏飞·《中国画写生感悟》在三明市文艺交流中心举办
7月30日下午,文艺家协会活动月系列活动—市美协主席王鹏飞《中国画写生感悟》公益讲座在市文艺交流中心举办,美术工作者、书画爱好者和院校师生近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七月是三明市文艺家协会活动月美协专场,本次讲座是美协活动月的收官之作,一个月来,美协通过讲座、志愿结对和艺术实践等多种方式途径,为市民提供了一场场丰富的艺术盛宴,为提升市民的艺术修养,提升城市文化艺术气息作出贡献。王鹏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三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集美大学美术学院、三明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台风丨名家名作
灾害给人们带来苦痛,有的灾害我们可以预防,有的我们人力无法躲避,但却可以选择面对的方式。网友们晒出的胶带“艺术”是在面对灾害与苦难时选择苦中作乐的形式,积极的面对在苦难中为精神上创造一点快乐。灾难过后的画作、影像记录、雕塑制作等,将自然的力量重现于人们面前,美丽、壮阔或无奈,情绪与感受的传递与接收,是人与人之间独有的交流。
2023-07-26
台风丨吹海啸陆 “难”产艺术
中国通聘任中国艺术家杨彧:探索中国当代雕塑艺术
7月25日,中国通“艺见中国”艺术家聘任仪式于福建厦门举行。中国通宣布聘任当代雕塑艺术家杨彧为“中国通·艺见中国当代雕塑特邀文化艺术顾问”。此次合作旨在携手中国当代优秀艺术人才,探索中国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为中国通与当代艺术家建立链接,搭建艺术家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化带来新的活力与可能。
2023-07-25
艺见对话丨当艺术遇上基因学——“追根溯源”DNA的艺术密码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困扰了人类千年的哲学问题。古代先民编撰神话故事,勾勒图腾,企图用人文艺术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起源。而现代科学在追溯人类起源的过程中以生物科学的手段阐释了人从哪里来这个哲学问题。 人们自然而然的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分裂开来,分为理性的客观事实与感性的主观思想两部分。当人文艺术与生物科学产生碰撞,当DNA遇上艺术,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今天,艺见中国带您一探究竟。
梵高丨「1888-1890」走进梵高生命的最后两年:割耳、精神病、自杀
“他把脸仰向太阳。把左轮手枪抵住身侧 扳动枪机,他倒下 脸埋在肥沃的、辣蓬蓬的麦田松土里 生生不息的土地 回到他母亲的子宫里。”
来源:梵高博物馆 2023-07-27
梵高丨「1881-1888」 八年时间从绘画小白到传世大师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西方艺术的历史长河淹没了许多闻名一时的艺术家,但梵高却因为他极具辨识度的绘画风格而名垂不朽——那流动且极具张力的线条、夸张且大胆鲜艳的用色,以及呼之欲出的生命力……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梵高的风格也并非一蹴而就。那么从绘画小白到传世大师,梵高的八年时光究竟经历了什么?
我国海事系统首艘大型海道测量船“海巡08”轮在上海列编
来源:新华网
雄安新区第四季度集中开工58个项目 总投资593亿元
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京开幕
东博会上的国际范:友城共奏合作“交响曲”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届世界元宇宙大会在上海开幕
来源:央广网
甘肃玉门举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年会 签约23个项目金额超百亿元
超级黄金周有多火爆?亚运经济带动周边消费 美食助力小众目的地脱颖而出
“凉”资源变“热”产业 ——六盘水避暑游催热“夏日经济”
【辣评台湾】辣评台湾一周总结
来源:链上两岸频道
意外揭“美猪失踪”恐怖真相?! 台媒体人:民进党是洗产地始作俑者
台湾10月起电价不涨,为啥老百姓高兴不起来?
陈吉仲请辞是民进党的“官场现形记”,派系斗争永远凌驾民生之上!
60余幅“黄檗禅墨”书法在厦门展出
美美与共——闽藏唐卡漆画展将于9月26日开幕
艺术赋能,让乡村更美好
闽台陶瓷艺术家福建德化祭窑神:两岸瓷缘泥火交融
辽宁盘锦红海滩灿若锦霞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江北,有一种流行叫去村里喝咖啡!
干热河谷别样风光
来福建,坐火车 | “清新福建”与你开启一场环闽生态之旅
今日中国
链上两岸
艺见中国
政商中国
行游中国
记录中国
美食中国
视频
直播
安卓手机扫码下载
苹果手机扫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