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厦门
莆田
宁德
数字出版作品《探秘丹青》带读者入画《千里江山图》
中国新闻网
线上展览|2023厦门书画院画师作品展(一)
厦门文联
道明竹编——指尖技艺 竹间雅韵(美在乡村·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人民日报
仰望昆仑的闽南画家
生态与艺术:以万物为尺度|生态与艺术 ①
生态艺术如何定义,界限何在?在“再生——2020年生态艺术作品全国邀请展”的展览前言中是这样表述的:生态艺术旨在修复与保护生态环境,以相关政经、文化、权利、伦理等问题意识,介入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行动,使生态话题成为公共议题,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推动环境公平共享,重建社群新型生活方式。生态艺术从学科角度讲,属于实验艺术范畴,属于学院和美协系统设立的美术学新学科。当代艺术前沿性探索纳入其中,成为新艺术及未来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
来源: 艺术市场杂志 2023-08-15
德国生态艺术先驱,带着上千名垃圾人从金字塔到长城
关注生态问题的艺术层出不穷,很多新兴艺术家也在疫情这两年开始触及生态艺术领域,而出生于 1939 年的德国概念艺术家哈·舒尔特(HA Schult)早在 60 年代就开始涉足该领域,被称为“生态艺术先驱”,他也是“德国最重要的艺术实践者之一”。哈·舒尔特擅长用人类制造的垃圾制作大型的艺术装置,其中最震撼的莫过于《垃圾人(Trash People)》系列作品,与真人等高的“垃圾人”从红场到长城,再到金字塔、北极等,满世界巡游。
来源: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2023-08-15
王一珂 | 以植物为语言媒介的生态艺术实践研究系列三 | 生态艺术创作中的不同主体
本文将以植物为语言媒介展开对“植物”的具体分析,从而对生态艺术实践中通过植物传达生态观点的创作方法进行研究。《以植物为语言媒介的生态艺术实践研究》共分为四期发布: 一、生态艺术实践演变中的植物角度 二、实践特征及植物语言表达 三、生态艺术创作中的不同主体 四、参与社会实践的生态艺术 关键词:生态艺术;植物语言媒介;再自然化的身体;同理心;植物权利
来源:陕西实验艺术 2023-08-15
《繁花——金宇澄个展》开幕:文学与绘画的连接
近日,“繁花——金宇澄个展”在北京南池子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金宇澄近十年创作的百余幅原作,涵盖其各时期各系列,大部分为首度露面。展览由南池子美术馆与云杪文化联合主办,谢晓冬策展,展期持续至10月29日。 十年前,金宇澄借长篇小说《繁花》出版之机,打开另一时空——插图,近乎速写的勾勒上海旧影,与小说形成特别的互文,但他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 过去十年间,他创作了一系列从尺幅、题材、媒介到画法各异的复杂图像系统:回忆旧事旧景,幻想和实验让某种可能生长、让不同的事物对话,按上海作家小宝说,金宇澄处理物相的方式“有如爱德华·霍普笔下的纽约,一切很熟悉,但又找不到对应的事物”。
来源:艺术中国 2023-08-11
王一珂 | 以植物为语言媒介的生态艺术实践研究系列二 | 实践特征及植物语言表达
来源: 陕西实验艺术 2023-08-15
王一珂 | 以植物为语言媒介的生态艺术实践研究系列一 | 生态艺术实践演变中的植物角度
以往不同类型的艺术家们都曾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生态的实践,他们用自己擅长的创作方式去参与社会,评判生态伦理并承担起人类对于地球的责任。什么是艺术的定义不断被突破,博伊斯“社会雕塑”的观念开启了艺术从形式、媒介和视觉的观念范式转向和社会性关系的建构。我们应该在地球上建立怎样的生活方式。
来源: 陕西实验艺术 2023-08-16
艺见对话丨夜山明分享《厦门三天》创作故事
“第一次来厦门就感觉到震惊。”当代艺术家、编剧、导演夜山明与你分享电影《厦门三天》创作的心路历程。
2023-08-09
与万物永续共生的可持续设计
随着城市的日趋发展,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张,各种城市问题与日俱增。通过城市这个系统探索更好的生存模式,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解决城市产生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类在探索如何更好生存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它可以是对城市建筑规划的思考,可以是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也可以是文化观念的转变。而可持续发展也能从设计的角度去观察。善用设计介入偏远农村、弱势群体等所需地方,都能让其成为传播可持续发展的窗口,进而探讨“设计用善”的更多可能。
来源: 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 2023-08-15
融合自然 | 互动艺术
大自然一直是人类灵感的来源,这种源源不断的灵感也推动了自然艺术的诞生。自然艺术装置是一类融合自然元素的艺术品,通过自然材料的运用和组合,创造出无法复制的自然视觉、感官和声音效果。这些装置可以是在户外、公共空间、城市街区或自然保护区中展示,也可以是在室内美术馆、画廊中展示。它们代表了一种对自然的深入探索和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反思。自然艺术装置不仅提供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还能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尊重自然界。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与自然交互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通过亲身体验这些自然艺术装置,会增强人们的自然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平静。
来源: 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 2023-08-16
63枝墨竹组成的互动艺术装置,呈现63年的气候变化
以63枝墨竹组成的竹林,呈现63年的气候变化。墨竹表面的颜色因应气温而改变,透过碳排放数据驱动的暖风装置带来褪变的景观。观者的触碰亦可变换竹林的面貌,象征人类介入对周遭环境造成的影响,反思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在未来共存的可能。
来源: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 2023-08-16
以蘑菇作为方法:新一代华人艺术家的生态艺术创作
夏季持续高温、病毒肆虐、能源短缺……生态危机早已侵入日常生活的多个切面, “这种危机源自我们与自然界其他生命形式、物质形式的关系失衡,而解决这种危机也需要人类与其它生命形式亲密合作。”如艺术家郑波所言,当艺术在现实中遭遇悬置,种种紧急与“不可控”的状态之下,新一代的创作者们开始将关注点从人类社会与自身转向真菌、植物、动物乃至更广阔的生态环境与宇宙文明,以肉身感知跨物种的连接,尝试与差异性、复杂性与多样性共处。
来源: 艺术新闻中文版 2023-08-15
孔雀涅槃,为爱永存 | 杨丽萍亲临鹭岛,分享《孔雀》创作感悟
昨日,杨丽萍作品2022版舞剧《孔雀》艺术分享会在闽南大戏院大排练厅举行。现场杨丽萍携演员乔月禹、马垣涵(小马)、范景玥、杨必熙集体亮相,与观众分享了关于此次巡演的台前幕后。
2023-08-04
艺见名家说|杨彧专访:让螃蟹无处不在(一)
“让螃蟹无处不在” 艺见名家说杨彧专访,与你分享他的空间蟹.水果系列创作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即将公开~
2023-08-03
在鹭岛“遇见”大漠敦煌——“惊鸿之殿·敦煌艺术沉浸式画剧展”在厦门开幕
8月2日,“惊鸿之殿·敦煌艺术沉浸式画剧展”在闽南大戏院启幕。该项目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和天津博物馆支持,由天津美术学院和闽南大戏院共同打造。展览以“艺术科技”助力“非遗传播”,为观众呈现一场文化盛宴。
波普艺术的宠儿——玛丽莲·梦露
说到波普艺术与梦露之间的关系,还要从波普领袖安迪·沃霍尔说起。艺术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是艺术的生活。艺术形式与自然界的生命形式具有同构性,安迪·沃霍尔用独到的表达方式诠释了当时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背景下,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
来源:猫眼演出 2023-08-09
陆丝海丝味蕾交汇 西安美食中华行到访厦门
来源:中国通
我国海事系统首艘大型海道测量船“海巡08”轮在上海列编
雄安新区第四季度集中开工58个项目 总投资593亿元
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京开幕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届世界元宇宙大会在上海开幕
来源:央广网
甘肃玉门举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年会 签约23个项目金额超百亿元
超级黄金周有多火爆?亚运经济带动周边消费 美食助力小众目的地脱颖而出
“凉”资源变“热”产业 ——六盘水避暑游催热“夏日经济”
【辣评台湾】辣评台湾一周总结
来源:链上两岸频道
意外揭“美猪失踪”恐怖真相?! 台媒体人:民进党是洗产地始作俑者
台湾10月起电价不涨,为啥老百姓高兴不起来?
陈吉仲请辞是民进党的“官场现形记”,派系斗争永远凌驾民生之上!
60余幅“黄檗禅墨”书法在厦门展出
来源:新华网
美美与共——闽藏唐卡漆画展将于9月26日开幕
艺术赋能,让乡村更美好
闽台陶瓷艺术家福建德化祭窑神:两岸瓷缘泥火交融
辽宁盘锦红海滩灿若锦霞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江北,有一种流行叫去村里喝咖啡!
干热河谷别样风光
来福建,坐火车 | “清新福建”与你开启一场环闽生态之旅
今日中国
链上两岸
艺见中国
政商中国
行游中国
记录中国
美食中国
视频
直播
安卓手机扫码下载
苹果手机扫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