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仰望昆仑的闽南画家

“我从小就十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而昆仑山是中华的江河之源和神话之源,作为一个闽南人,我一直想去昆仑之源的帕米尔高原走一走、画一画,追寻中华文化的脉络。”画家林文德在回答《望昆仑》系列的创作动机时如是回答。

IMG_0510.jpg
画家 林文德

《望昆仑》系列油画作品是林文德长期驻足于帕米尔高原,历时三年的呕心沥血之作。作品中描绘的“一带一路”沿途的山川水土和人情风貌,无不饱含着林文德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虔诚。观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亦能感受到当代中国的开阔胸襟和雄浑气魄。

望昆仑9.png
《望昆仑》系列油画其一 53cm×105cm

林文德,生于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原毕业并工作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2003年成为自由职业画家,2015年起在国内外多个城市举办作品展,作品多被国内外美术机构及藏家收藏,并出版《望昆仑》等多本画册。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又恰逢林文德的六十岁,他从自己的毕生所绘中挑选出一百幅作品,于8月31日在厦门美术馆举办名为“一带一路·望昆仑”林文德油画作品展。

祖国西北的采风和创作经历让林文德对油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有了至深的感悟,师友都惊讶于他画风的重大变化。“有一次组织画土楼,林文德选的视角和福建的画家都不一样,我们一般强调描绘土楼的主体,而他透过一棵大榕树下的一个间隙,营造出一种幽深的意境,这离不开西北山川对他的感染和熏陶。”林文德于厦门大学求学期间的艺术学院副院长刘以光说。

向往.png
《望昆仑》系列油画其一(人物)-《向往》 60cm×80cm

在林文德看来,画家在从事绘画创作时不应一味追求某种艺术风格,追随先贤前辈的脚步的同时也要寻求属于自我的坐标,永不停步,坚持个性的探索,创作的作品达到一定的数量,自然而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量变产生质变,在绘画的过程中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就好。”林文德说。

P1025305.jpg
《西行漫道》系列作品其一

在林文德的油画作品中,祖国北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占据多半。多年来,林文德多次往返于新疆、甘肃、陕西、东北等地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昆仑山脉的巍峨壮丽让他沉醉,陕北的沟沟壑壑给予他在绘画表现手法上新的启迪,寥廓的草原、圣洁的雪山、祥和的塔吉克村庄,他的内心随着一幅幅作品的完成获得极大的满足。

望昆仑23.png
《望昆仑》系列油画其一 40cm×100cm

无论人物画,还是山水画,林文德的作品都是写实生动、笔触细腻的。这种追求真实又蕴含独特美感的艺术形式,用于描绘西北风光上尤其贴切。据林文德自述,他喜欢画山脉、羊群,这与他个人的志性与追求有关。高耸的山峰和宁静的羊群皆为内心写照。

气泡也常见于林文德的早期作品。“一切事物都会像气泡一样转瞬即逝,我在描绘世界高音之王帕瓦罗蒂的系列作品《歌唱》中便有这种构思。在另一幅作品《俺家的圣阿德莱斯阳台》中我也画了气泡,我想表达文化是具有穿透性的,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我喜欢在绘画中思考。”

林文德说,儿时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让他难以忘怀,帕米尔高原的壮丽风光、热情洋溢的塔吉克族让他心生向往,在他的心田种下艺术和审美的种子。对昆仑山的崇拜和对艺术的追求贯穿林文德的一生。他说,虽已是花甲之年,但他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质量和规格,《望昆仑》和《西行漫道》两个题材他会一直画下去。“画到自己画不动为止。”


撰稿:李大海

摄影:李世千

责任编辑:李世千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