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百年梧林|在村落里沉浸式感受乡村艺术生活的美好

image.png

作为闽侨文化窗口,梧林传统村落既有传统的文化,又有现代的气息,还有人文艺术的表达,不同的内容吸引着八方来客。

「艺述乡涧·第二届梧林艺术季」也如约而至。艺术梧林,述其美好。清野乡涧,梦想无界。此次艺术季,在第一届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艺术品类,延展更丰富的艺文体验活动。在为期2个月的艺术季期间,侨村以开放的姿态,邀请刘树奎、蒋东、卢琳、YUKO、颜颖频等多位艺术家,在梧林各个空间里陆续开启10+场丰富有趣的展览,包含摄影作品、绘画作品、艺术装置、雕塑、涂鸦艺术,呈现多元化艺术面貌。


艺术家:刘树奎

展览空间:怀纪茶局

刘树奎,现⼯作⽣活于泉州。当代摄影家。

藏于百年历史的闽南传统古厝中,几间独立的宋式生活美学静谧茶室,怀纪茶局里单独的门廊空间处,刘树奎的作品以悬浮布展的方式,为整个场域带来了更多的流动性。

<穿行在山峰内部 No.3>在怀纪茶局

刘树奎说其“与摄影结缘,起初是因为家人送了一台胶片相机。”刘树奎尝试用那台相机去拍摄,慢慢开始关注到摄影。2015年,他开始有意识地去创作系列作品,并逐渐进入到“摄影”的状态。他的图像明暗分明,让人更直接地感受到光线赋予物体的生命力,充满力量而又无限神秘。

刘树奎分享了此次参展的作品——《穿行在山峰内部》。对他来说,⽤影像去追忆⼉时穿过⼭洞后看到关于群⼭的画⾯,是源⾃内⼼的向往。

穿行在山峰内部 No.3,100x75cm

在刘树奎的作品中,他尝试用无穷的创造力和抽象的视觉来赋予观者想象空间,迷幻的色彩和形态,让人感觉到仿佛每个物体都包裹着一个宇宙,隐藏在这个更大的宇宙中不断运转。或是描绘个体,或是研习周围的世界。

梧林,对刘树奎来说,一如那棵盘根错节的大榕树,一个多世纪以来,古树与古厝穿越了时光,在数代梧林人的记忆里,成为无可替代的存在。

古老的榕树,成了华侨们在南洋打拼奋战的日日夜夜里,思乡凝聚的肖像画片;它在风中因枝叶颤动而发出的吟诵,是离乡寄居番地的侨客们,最牵挂的乡音……

“我把承载了时间印记的枯⽊,与家中正在⽣⻓的植物进⾏联结,让相邻的⽓息汇聚成⼀个⾃然的能量场。”


艺术家:蒋东

展览空间:德鑨宅三间张



 蒋东,当代艺术家,致力于在时尚美学的基础上构建空间、生活和爱。

缓缓推开德鑨三间张的大门,风与厅堂间的燕雀同鸣,萦绕在小小的院落上空。迈过进门的石阶,蒋东作品《生如夏花》赫然映入眼帘。那是一朵在最美好的时间里得以绚烂绽放的黄色花朵,那种黄充满着生命与活力,代表着新生。

蒋东<生如夏花> 艺术装置 2023

在对作品的解读中,蒋东说《生如夏花》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维诠释,尤其是在疫情后对大自然的敬畏,阐述一种破茧重生的疫情后思维。

此次梧林艺术季崇尚与表达的是人文自然、传统文化和新生新设计的呼应。从老宅新象的角度,《生如夏花》与先锋创意戏剧《美与丑》进行了巧妙地融合;一场沉浸式的国潮艺术秀也为这个空间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与鲜明的视觉碰撞。在这里,前卫的艺术与百年前的番仔楼有了穿越时空的动人对话,如织的游人得以共嚮这场浪漫的视觉盛会。

在蒋东心里,《生如夏花》以花朵为素材,但其实架起的是一条与自然沟通的管道,与在地文化和人文沟通的管道。以闽南古建筑为载体,设计得以与在地文化产生深入的对话和探讨,同时设计师本人也能深切感受到闽南大厝带给作品本身属性的量级提升和震撼观感。


艺术家:卢琳

艺术空间:梧林艺术空间·明德堂


卢琳,200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个展“森林的另一面”是卢琳在俄罗斯的首次展览,也是首位中国艺术家在艾拉尔塔博物馆的展览。

卢琳的作品有超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影子,自2012年以来,他始终坚持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和视角来呈现一种“夜景”。

步入梧林艺术中心·明德堂,观者几乎能在瞬间被带入他营造的作品世界中。初看之下,那是一场以“梦境—夜景”,“夜景—梦境”的方式展示出当代社会各种日常场景的瞬间状态。

卢琳 <家园> 195x135cm 布面丙烯 2022

本次卢琳代表的作品《家园》中,树木一反常态,拥有粗犷的豹纹纹饰,树下一具鹿首正燃烧,挨近鹿首的枝干俱焚,甚至烧至炭黑,然而在这把火前,因为豹纹装饰,人竟第一时间无法清楚分辨是因为原有的色泽,还是因为焚烧至驳黑。驻足作品前,隐隐约约仿佛能听到作品中传来哔哔啵啵的树木燃烧声,海风吹枝干的摇晃声,乌云席卷着远方而来的闷雷声……

《家园》延展的联名丝巾礼盒

作品《家园》也延展成为了本届梧林艺术季艺术家联名丝巾,将艺术融入了生活,让生活变得值得探索与记录。


艺术家:yuka

展览空间:芳界宅


YUKA,14周岁,泉州籍初中生。痴迷于建筑和废墟,尤其对老房子老物件情有独钟。爱好是寻访老房子,熟悉闽南地区的古厝和南洋建筑。

早在2017年YUKA就与梧林首次结缘,彼时的梧林尚未开发修缮,但YUKA依然看出古建筑昔日的精美。尤其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侨批馆,和建筑中长出古榕树的德鑨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YUKA的成长经历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他在两岁多时还迟迟没有语言,小时候的YUKA不喜欢任何玩具,他喜欢的东西看起来都奇奇怪怪:红茶饮料里的泡沫、各式各样的胶带、各种用途的管道、木头……无论走到哪里都拿着这些物件。后来家人才知道这些都是所谓的刻板行为。

幼儿时期的YUKA并没有表现出对绘画和颜色特别的关注,直到5岁那年画出了第一幅废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1月12日下午,YUKA妈妈在梧林分享会现场展示YUKA画的第一幅废墟

起初他画的建筑也是平面的,后来慢慢就出现了透视、立体的效果;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和专业的训练,YUKA画的建筑有些比例和透视并不准确,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空间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因为爱上了建筑,YUKA通过绘画、搭建、模型等创作,找到了与外界沟通的那扇窗,不仅语言上突飞猛进,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也开始愿意与他人有一些交流了。

YUKA <长树的房子>

在YUKA眼中,建筑是有生命的。“长树的房子”一直是他不变的主题之一。他画的很多房子虽然破旧残缺甚至是不立体的,却长满了树木和鲜花,岛屿也长出了根须,就像植物一样。他说:世界是一座很大的岛屿。

芳界宅 YUKA装置作品《长树的天空之城》

本次展览中,《长数的天空之城》这件作品的材质使用的是随处可得的快递箱子、废旧纸皮。悬浮的岛屿底部垂下的长长根须,取材于身边随处可见的榕树根;而建筑群中伸出的鲜活枝叶意味着向上生长的大树。这件糅杂了梧林侨村乡愁与斑斓童话色彩的天空之城,很难让人想象是在没有草图,凭空虚构出来的一座天空之城。

仔细看这些房子又似曾相识,好像我们曾经住过的家。你能看到老旧宿舍楼、洋房、古厝的影子,这些都来源于YUKA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它们好像真实存在过,又桀骜如孤岛耸立在空中。

步入展览空间——梧林芳界宅,一座浮屿般的建筑横空出现在百年古大厝中,树木的枝叶从房子的间隙伸向天空、榕树的根须垂向大地,乡愁如月光下的树影摇曳……我仿佛看到少年身上穿越而来的古老灵魂。

除了建筑,在展出的作品中还有一些题材涉及到门、窗、老家具、老物件。YUKA说这些旧物让他感到亲切,就像找回了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一样,有一种似曾相识、久别重逢的感觉。

YUKA手绘插画《贩卖记忆的杂货铺》


艺术家:颜颖频

展览空间:忠补厝


颜颖频,笔名老墨,斋名旧雨轩。福建莆田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2023年被授予中非文化交流使者荣誉称号。

作为书法家,颜颖频谈起梧林,说初来便注意到古厝的门楣和石柱上的一些书法。有些写得很好,这在传统古厝建筑中很常见,也是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有些则在提字和对联内容上,或抒发情感、或戏谑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甚至还有英文字体书法出现。

梧林与书法的不解之缘可从这些留墨上瞥见一二,而这些对联也如实地记录下了彼时古厝主的心情和嗜好,这些都为梧林古村涂抹上了不一般的色彩。

颜颖频与书法结缘逾四十载,书法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成了习惯,亦组成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看来,书法不是通往名利的跳板。在写书法这件事上,唯有坚守初心,澄怀观道,不迷失自己,才能成就一番修行,参透体验和感悟。

和许多学习书法的孩童一样,他习书法也是自颜真卿始,一卷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卷《争座位帖》。

在他看来,颜真卿书法点画浑厚,结体宽博,风格沉雄豪放,受此影响后期无论创作时如何变形,都能在颜体范围之内,将平正、险绝、浑厚宽博与沉雄豪放收放自如,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基调。

此外,受益于颜真卿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作品熏陶,颜颖频在学习书法时也不满足现状,不断尝试探索寻找新的可能和形式。学颜真卿之后他又受米芾影响,临《蜀素帖》、《苕溪诗》、《临沂使君帖》、《竹前槐后帖》、《箧中帖》……无不沉迷其中。在颜颖频看来,米芾用笔上跳跃跌宕,起笔收笔和转折处提按顿挫,点画或圆浑或劲利,可谓左右欹侧,摇曳多姿。受米芾书法的影响,他的字在颜体浑厚宽博的基础上,变得灵动活泼起来。

颜颖频觉得当迈进忠补厝的瞬间,便觉彼时喧嚣退去,忙碌嘈杂远走,独剩一室宁静,沉浸其中。而他的作品,与古厝仿佛在这一瞬间产生了奇妙的融合感,为厝内的每一个角落晕染上了一抹静谧恬淡的温柔气息。

在梧林,颜颖频看到了强烈的视觉张力,看到了传统和当代相生相长,共生共荣的景象。落回“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艺术境界中,他认为梧林正成为未来乡村文化焕新的表达和样本。

文| 安曼

图| 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高思琪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