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顶上华彩,戏韵悠长——从手指尖抖搂出来的戏曲头饰技艺


自古以来,有戏曲就有头饰。

闽南戏曲根植于中国戏剧的艺术沃土,历史积淀深厚,地域特色浓郁,素有“中国戏曲之乡”的美誉。闽南戏曲代表之一——歌仔戏,吸收多种戏曲营养形成的特色剧种,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戏角种类繁多,如何区分不同的戏曲行当呢?戏曲头饰起关键作用。

珠钗点缀在戏角如云的黑发上,散发着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夺目,富于变化,如幽幽湖水上点点灵动的浮光魅影,衬托着戏角更是光彩照人、艳若桃李。头饰和戏服的完美搭配可以传递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信息,同时也能更好地丰富剧中人物的“神”、“型”、“行”。

生活在厦门的颜丽璇正是为戏角做头饰的民间艺人,一走进她的家中,琳琅满目的头饰、盔头,精巧玲珑的珠钗、发簪扑面而来,让人宛若置身在一个美妙的戏剧世界。

拿铁丝穿进彩线,在连结部位粘上热熔胶,用细钳子折出造型,然后再镶嵌珠子。“叮叮叮,哗——”,随着一串串清脆的吊坠碰撞声,一顶盔头上的精美饰品在颜丽璇手上出落成形。制作头饰的案头旁,晶莹剔透的珠子、柔韧的铁丝、各式各样的戏曲头饰成品错落有致,陪伴着颜丽璇无数个日夜。

颜丽璇手握铁丝来回比划、细心雕琢,对手里的活计一丝不苟。“咱做戏曲头面,讲究的就是一个细字,不管多小的地方都得细致,不能马虎。”颜丽璇拿起案头前的一顶凤冠,认真地说。

据颜丽璇介绍,小时候看《西游记》影视剧,剧中女演员精巧夺目的头饰让她对戏曲头饰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后来机缘巧合下,认识了著名歌仔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庄必芳,在庄老师的点拨和影响下,颜丽璇开始正式做戏曲头饰。随着经验的积累,她早已不满足现状,在继承古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技艺,推陈出新,开始仿照网络、社交平台上精美的戏剧头饰学习制作。

在颜丽璇身后,摆放着几个仅有半个手掌大小的小盔头,精巧之中透出灵秀和戏韵之美,颇为新颖。“我也想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点新东西来,就试着做了几个小盔头,让顾客带回去做钥匙挂件、汽车摆件也不错。”颜丽璇笑着说。此外,她还尝试将戏曲盔头制作技艺与古装相结合,为一些古装爱好者制作饰品、道具。

戏曲头饰制作既要保留传统的、民族的部分,也要传承与发扬,才能继续发展和传递。戏曲头饰制作技艺于2020年入选海沧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颜丽璇也因其制作的头饰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色彩,被评为这一项目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担任区级传承人的同时,颜丽璇还有另外一层身份——海沧区残联联络员。颜丽璇虽患小儿麻痹症,但她总是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爽朗的笑声和向上的生活态度带给更多残疾人朋友,她的戏曲头饰作品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活动现场进行展览,也收获了参观人员的一致好评。

耐得住寂寞,几乎是手艺人的必修课,然而传承更是他们的历史使命。颜丽璇做戏曲头饰,心心念念、时时处处想的都是戏曲头饰。凭借着对这门手艺的痴迷和熟练度,颜丽璇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许多剧团纷纷购买他制作的戏曲头饰,夏令营、文化馆也亲自来找颜老师上课,课堂上学生们沉浸在自己制作戏曲头饰的方寸天地的同时,一股传承的力量正在悄然萦绕。

在颜丽璇看来,传承是殊荣,更是责任。“一门手艺想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人。”时光知味,岁月沉香。颜丽璇希望通过教学,让戏曲头饰制作技艺这一非遗文化走进大众生活,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这门传统工艺,让戏曲头饰制作这一“顶上”功夫,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撰文:袁婷婷

图片:袁婷婷

视频:范张泽祎

责任编辑:李大海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