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北京昌平区:跑出文化产业发展“加速度”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用什么笔写就的?”“‘中华第一笔’是如何制成的?”“‘书圣’王羲之有几项‘发明专利’?”近日,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的北京御笔坊文化园(简称“御笔坊”),御笔坊总经理刘建朋为来访媒体一一解惑。

御笔坊员工制作毛笔(央广网记者 王进文 摄)

成立于2016年的御笔坊是一家集传统毛笔开发、传承毛笔技艺、生产各种现代学生用笔、书画用笔、胎毛笔和庆典纪念毛笔定制为一体的传统手工企业,设有毛笔博物馆、制笔体验、书画交流、书画培训等文化传播体系。“2000多年以来,我们牢记祖训,制笔如做人,‘心正、笔正、人正’。”刘建朋介绍,御笔坊以“弘扬传统文化 树立文化自信”为使命,充分利用昌平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产业政策,发挥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开展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传承,文艺演出、辅导培训、展览展示、阅读推广等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区域文化品质和城市文化内涵。

以御笔坊为代表企业的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始于2008年,产业门类较为丰富。截至2023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99家(年收入500万元以上),单位量排名全市第九,占全市总量的1.7%,实现收入192.6亿元,同比上涨16.2%;实现利润总额18.8亿元,同比上涨34.3%。目前,全区注册文化企业单位1万余家,其中活跃企业5000余家。在园区建设方面,现有腾讯众创空间(北京)、宏福文创园、宝隆艺园3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中影年年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拥有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储备园区10余家。

陈列于毛笔博物馆的“中华第一笔”(央广网记者 王进文 摄)

作为北京市重点打造的创新产业带和高精尖产业主阵地,昌平区具备得天独厚的产业、文化和人口资源优势,是北京市三条文化带唯一交汇区。近年来,昌平区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公司,汇聚了一批顶尖科学家和数百名高层次人才,形成了全产业链聚集态势。通过出台产业促进政策、搭建重大载体平台、资本赋能等措施,不断加大产业布局力度,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提升。在产业用地、政策扶持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讯飞幻境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Web3.0元宇宙科技企业,以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双轮驱动为模式和抓手,一方面聚焦数字内容依赖型业务,重点开拓教育、文旅、社交等产业,已经成功应用于6个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1300多所学校,覆盖500万师生和家庭。同时,该企业与故宫等知名文旅IP合作,开发元宇宙数字内容,建设家校社联动的大场景;聚焦技术赋能型业务,重点开拓电力、医疗、航天、军工等工业互联网,打造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训、智能巡检等场景,通过科技赋能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讯飞幻境AR智能课桌(央广网记者 王进文 摄)

“讯飞幻境将持续深度参与昌平发展,瞄准行业尖端产品、高端领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出更多优质产品与服务,布局更多业务板块,同时发挥在各自产业链中的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在昌平集聚,共享发展机遇,在合作中实现互惠互利、发展共赢。”讯飞幻境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昌平区已建立文化企业、老旧厂房和闲置空间和文化人才三本台账,在丰富政策落地,聚焦园区建设、项目落地、企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即将出台《昌平区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昌平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与市级现行办法形成衔接,引导规范区文化企业、文化园区集聚发展,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正跑出“加速度”。


中国通政商中国栏目转载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栏目立场。本栏目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人的合法权益,由于版权流转的复杂性,我们无法完全核实相关版权的归属,如果您对本栏目相关作品版权存在异议,请及时与本平台工作人员联系(联系方式:yiwanliangan@163.com),我们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配合处理。

责任编辑:熊芷欣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