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南京的博物馆,为什么“很有看头”?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厅”,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记忆,“到博物馆去”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新风尚。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从事文博事业30多年的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代表告诉习近平总书记,他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文博工作与文旅整合统一起来,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文与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023年,南京接待游客2亿多人次,全市博物馆就接待了3448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六朝古都,还有后面的明代、清代,东西还是很多的。博物馆很重要,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


“六朝古都”南京砖瓦上刻着历史,街巷里流淌着时光,依托丰富的文物和藏品资源,南京大力发展文博事业,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新期待。


图片


文博资源丰富

全力打造“博物馆之城”


不管是驻足于钟山脚下的南京博物院,还是有“金陵第一胜迹”之美誉的南京市博物馆,亦或是清朝“江宁织造”的遗址所在的江宁织造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之城”,南京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文博资源。目前,南京市共有备案博物馆77座,其中国家等级博物馆15座。


图片


博物馆的“朋友圈”还在不断壮大。南京将继续积极有序推进博物馆新增备案登记工作,构建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博物馆序列。至2025年,南京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力争达到100座,市域内从14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发展到10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力争达到20座,南京市博物馆的数量、规模、档次、门类实现国内全面领先,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博物馆之城”。


创新融合亮点频现

南京“文博游”强势出圈


博物馆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消费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在博物馆里与历史相遇、与文化交融,博物馆日益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领域。


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南京的文博游强势出圈。如今,南京的博物馆有多火?先来看一组数据:据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元旦小长假期间,全市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乡村旅游等监测点接待游客量达486.1 万人次,其中前两天,文博场馆游客量达18.2万人次;春节长假八天,南京市纳入监测的重点景区景点、乡村旅游、文博场馆等累计接待游客1548万人次。


图片


春节期间,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内,许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享受假日美好时光。 


“总要来趟南京吧”,已是网络热门话题。春节假期,各个文博场馆里的“寻龙记”趣味十足,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去六朝博物馆找一找东晋时期的龙形陶座、南朝时期的青瓷双龙柄鸡首壶;去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看一看各种满满龙元素的非遗精品;去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照一照”24面不同朝代的龙纹镜;去南京云锦博物馆瞧一瞧云锦龙袍上的龙纹……


图片

游客在南京六朝博物馆的“最美落地窗”前拍照打卡。


“春节选择到南京旅游,这趟来得值!”武汉游客吴晗逛了多家博物馆,他告诉记者,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南京特色文化,感觉很过瘾。


博物馆里逛灯会,别有一番天地。春节期间,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举办“有光遇金陵 古城长干里”大型沉浸式夜游灯会,以千灯华彩点亮长干里,让市民游客在古韵今风交融的光影中,赏国风灯彩,品传统风雅。千灯纳福区流光溢彩,置身于内,仿若穿梭在古都金陵的千年长河中。


博物馆文创,也成为外地游客“把南京带回家”的重要城市伴手礼。


南京鼓励博物馆盘活用好馆藏文物资源,采取自营或合作方式,推进文创产品开发,确立形象品牌优势,促进馆藏文物资源传承传播与合理利用,并鼓励依托博物馆设立文创商店、文创集市,培育南京新的文化消费空间。


图片


一枚书签可以让人体验六朝时期阅读的快乐;一根雪糕可以让参观者从味蕾开始留下对博物馆的深刻记忆;一间酒店可以让入住者体验“金榜题名”的喜悦……“博物馆+文创”有着无限可能,助力构建了南京文博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博物馆场景焕新

解锁更多“打开方式”


在江宁织造博物馆看“读不尽的红楼梦”,品味文学之都的魅力;在明孝陵博物馆穿汉服做花灯,体验传统文化活动……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南京的金色名片;独特巧思的博物馆设计,打造了更多新场景。


图片

江宁织造博物馆。


每年暑期,市文旅局与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和市关工委联合推出的“文博之夏”系列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为孩子们带来一个充实快乐的多彩假期。“十三五”期间,“文博之夏”系列活动共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和宣传活动近500项,吸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体验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图片

南京城墙博物馆。


近年来,南京还将悠久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结合,借助多样化数字手段让文物“活起来”,实现博物馆与市民、学生、观众零距离接触,奏响城市、博物馆与人的和谐乐章。戴上VR头盔,进入VR情境,在虚拟环境中走近文物,来一场酷炫的“元宇宙”之旅……博物馆与科技、教育、商业、传媒、设计等产业跨界融合,让各大博物馆在成为热门打卡地的同时,为旅游增添了地域文化底色。


图片

元宇宙空间里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南京的博物馆,正在不断加大文化产品供给,大力创新活动形式,注重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创意相互融合。这,是博物馆和市民游客的"双向奔赴”。


图片

南京博物院。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宋燕、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南京将不断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博物馆热”不断升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许鑫辉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