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罗罗说说】《金门日报》4.13一名台北青年的浯岛日记:心净、融合、回乡

640.png
图片来源:作者罗鼎钧

1995年的夏天,我从台北松山机场的跑道上飞抵金门尚义机场,年幼的我对于金门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两岸对峙最前线的时代,对于当年刚解除「战地政务」的金门来说,还是个充满浓浓的战地风情,永远记得第一次的金门之旅,旅馆晚上还会临时停电的窘境。

但孰不知这样曾经的两岸对峙的最前线,从90年代至今走过30个年头,如今已经成为两岸的「和平之岛」,随着「金厦小三通」的开通到金门大桥的建成,如今的金门慢慢向世人展现不同的风貌,而这距离与大陆仅一水之隔的金门,正诉说的她那令人惊艳的发展故事,而这也是我会爱上金门最大的根本原因。

每次来到金门,或许称之为回到金门才对,总是让人感到「心静」。因为在金门,她没有都市的喧闹,随时可以来场租上摩托车说走就走的小旅行,不管是绿意盎然的原始树林中穿梭,还是笔直的马路上田园四周,闽南古厝聚落的纯朴,都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纯朴记忆。或许是在两岸大城市待久的原因,来到金门彷佛有种回到台湾乡村那最纯朴的记忆时光里,不用再去想着城市里嘈杂恼人的事务,一个人静静的呆坐在海边,望着一望无际金厦海域,从金门的田园风光,远眺着近在咫尺对岸五光十色高楼林立的厦门,心中真有种十年河山十年河东,大陆真的进步好快好快…。

在金门,除了纯朴的闽南风情外,我最爱穿梭在各大废弃营区和碉堡坑道的公园里转来转去,作为金门公园的一部分,金门主打的战地风情,是每位到金门旅行游人必逛的风景名胜之一,这些昔日十万大军驻守的金门坑道里,现在部分都已经开放给民众观光,透过这些军事碉堡和坑道的历史故事记忆,唤起民众对于珍惜「两岸和平」的可贵,特别是在金门的军事碉堡中遥望厦门时,心中都会莫名的澎湃起来。

由于长年在大陆发展的缘故,每次搭乘「金厦小三通」航线回到金门时,从金门水头码头下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直奔早餐店,吃上那睽违已久的台式早午餐美食,同时还要去喝碗吃上金门著名的广东粥、酒糟牛肉面等金门特色美食。过去20多年来,也因为「金厦小三通」的开通,便利了众多两岸同胞的往返,进而繁荣了金门经济。特别是2018年8月5日,从福建泉州晋江正式向金门供水以来,这五年半来也直接解决了金门长久以来缺水的问题,因此我也常跟两岸好友们戏称,现在每当我们畅饮金门高粱酒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些水都来自福建,也可以说是「两岸共饮一江水」也都扎扎实实在我们金门实现了。

同时随着金门大桥的通车,往返大金门和小金门比起过往也方便许多,但金门人最大的心愿,莫过「金厦大桥」能够早日建成通车,因为这比起「金厦小三通」常常因大雾停航,是更为便捷方面和稳定,同时也更为金门和厦门以及福建各地的加深两地之间的融合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还记得常听到金门的乡亲常常引以为傲的称,我们金门人在厦门有超过三万套房子,无形间也是为厦门的经济贡献付出不少,金门的乡亲也常常搭乘「金厦小三通」当日往返厦门和金门之间,不管是出差访友办事情都非常的方便,因此当我回到金门时,总是能在金门感受到那浓浓的「两岸融合情」。

金门县作为台闽地区少数人口持续增长的县市,但是常住人口约为六万人,每次回到金门时都可以看到街道上多是以老人家居多,在搭乘出租车时司机也常跟我说道,金门年轻人流失得非常严重,如今在金门工作的年轻人清一色都从事观光旅行业。

或许就是因为不想作为一名金门的过客,我也发现到金门县在推行光观时也是不遗余力,特别在吸引金门青年返乡创业上提供了不少便利措施,比如笔者就有好友作为金门旅台第二代,他们返回家乡金门开民宿,透过政府BOT的方式盘下金门最具特色的闽南古厝,并且重新打造成富有特色的观光民宿,如今更成为金门网红的打卡民宿之一。因此每次回到金门时,都会去住上金门好友家的民宿,并且听着他们讲述自己与家乡故事的点点滴滴,而这不也就是金门青年人「回乡」最好的证明吗?

作为一名来自台北的青年,每当站在金门遥望着厦门,或是从厦门环岛路上回看金门的时候,回首过去在那两岸对峙的时代里,这都是最奢侈的奢求。这也不禁又让我想起在两岸对峙时代里一段悲剧的故事,一名在金门当兵的厦门人,思乡情怯的他冒着被处以军法的风险游过金厦海域,只是为了再见见厦门的母亲,但最终人没有游到对岸就被抓起来,最后在金门处以军法死刑枪决,而那些两岸对峙时代的故事和历史都不该被遗忘。现在的我,今日站在两岸昔日的最前线「金门与厦门」,特别是在金门,你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心静、感受到「两岸融合发展」的红利,更能看见青年人回乡对于金门发展所贡献的新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栏目立场)


中国通链上两岸栏目原创声明:文章版权归本栏目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工作人员。联系方式:yiwanliangan@163.com。

责任编辑:卢娅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