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玲思妙想】竹帘轻摇:闽南小镇的时光低语

在闽南的小镇上,每一扇门后都隐藏着一段故事,而守护这些故事的是一面面古色古香的竹帘——“竹格子”。竹格子不仅是一扇实用的门帘,更是一道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屏障。

图片来源:人民网 谢小姿摄

作家林语堂先生在他的书《我的故乡》中写道:“在镇上,每家人家的门口,都挂着一面竹帘子,妇女们只能躲在屋子里,隔着竹帘往外看,而在外面街上的人,却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形。”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这些竹帘子成为了故乡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静静地悬挂在每家每户的门前,仿佛是一道道神秘的帷幕,既保护着屋内的隐私,又为屋内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外界的窗口。妇女们在竹帘后轻声细语,偷偷窥视着街上的繁华,而街上的行人被格挡在外,无法得知帘后的故事。

这一风俗据说起源于朱熹守漳时期,他为了改革当地的民俗,提倡“内外有别”的儒家思想,便倡导使用竹格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传统与闽南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变为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这片土地上,竹格子是每家每户的必备之物,是闽南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竹格子的制作工艺讲究,它与大门同高,略宽于门框,既能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又能保持空气流通。夏日里,它们是抵挡炎炎烈日的屏障;冬日里,它们是抵御寒风的守护者。

图片来源:人民网 陈腾摄

每扇竹格子都是一件艺术品。上面贴着的红纸门神、大大的“福”字、吉祥的门联,或是画着的大桃形,在内写上“桃红又见一春”等等,都透露出主人家的祈愿与祝福。有的人家则在竹编上写上自己的姓氏和祖籍地名,如姓郭写“汾阳”,姓林写“西河”等等。这些黑字油上桐油,历经岁月洗礼而愈发鲜亮。

竹格子,如同一面简化的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风水学中藏风得水,禁忌穿堂风直接冲向厅房的体现。它们防风煞、护隐私,同时又遮阳光,是旧时闽南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今,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但这些竹格子依旧在闽南的小镇上静静地守护着每一户人家,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传承着文化的薪火。每当微风拂过,竹格子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充满风土人情的土地上那些古老的故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栏目立场)


中国通链上两岸栏目原创声明:文章版权归本栏目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工作人员。联系方式:yiwanliangan@163.com。

责任编辑:黄彩玲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