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沅芷澧兰】我本是高山引争议 真是网友太“应激”?

根据华坪女高张桂梅校长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首映、点映后,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网络争议,该影片由郑大圣、杨瑾执导,袁媛、陈麒凌编剧,并由海清领衔主演,胡歌特别出演。

早在电影开拍前,网上就有两派观点在争论,一派认为将张桂梅校长的故事影视化,是否会因为艺术表达而扭曲事实?另一派则认为影视化是对张桂梅校长事迹的认可。直至这部电影点映后,网络舆论才被彻底点燃,也证实一些网友的看法并非杞人忧天。

图源网络

部分看过点映的观众们在网上指出电影情节的令人不适之处,例如“农村中酗酒家暴的母亲”“嫌弃工作环境想要离开的女教师”“逃课去网吧、逛街买衣服的女学生”,这些槽点无一例外,都是将女性角色放在一个相对“反面”的位置;反而对男性形象的设置则形成了鲜明对比,“爱女儿的父亲”“留下支教的男朋友”,或许片方可以称之为“无意”或是利用性别设置完成影片的艺术表达,但对女性形象的污名化正是此次网友争议的核心问题。

最重要的是,影片中不断穿插张桂梅校长“去世丈夫”的影片片段,有将张桂梅校长坚守初心的精神支柱改为受“去世丈夫”影响的隐喻。要知道张桂梅校长的事迹之所以被广为流传并为众人称颂,是因为她忠于党员职责、对共产党坚实的信仰和承诺、感怀于乡村中与读书无缘的女孩们,为此创办女子高校并坚守职责的高尚精神和女性力量。《我本是高山》改编于此,似乎没有将故事的核心精神展现,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反而有污名化女性和存在刻板印象的嫌疑。

图源网络

主创团队面对网络上的质疑,偏偏并未正面回应网友的争议核心,他们回应说在影片实地调研确实见到不少的“酗酒女性”,而影片后续也展现张桂梅校长确实地救赎了女性,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幼的;影片编剧袁媛则认为网友质疑酗酒女性的设置是因为别有用心的人“不想看到拯救女性”“不希望看到女性力量的崛起”,并怒怼网友“你奶奶我生来就是高山”。

从两方的质疑和回应中可以见得,二者争论的核心问题并不在同一方向。网友认为主创团队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和设置污名化,例如“酗酒女性”的设置,女性酗酒即使在城市也非常少见,何况在生计都是问题的乡村地区呢?更不用说这个酗酒的家长角色本在张桂梅一位学生的采访中出现,酗酒的是父亲而非母亲。主创团队则认为设置女性形象从“不好”到“好”的改变和反差,才能体现女性力量的崛起和救赎。为了突出电影主旨,偏离了事实。所以这次有关女性电影议题声势浩大的争议,最终其实可以归乎于现实事件和电影表达方式之间的矛盾。

观众观看影片,特别是根据现实事件改变的故事,会更注重片方改编之处与现实的不同,思考改编的目的和效果,而《我本是高山》的片方则更为注重影片影视化后要表达的故事主题,剧情设置多为主题服务。所以此次的争议其实重点并不在“男女对立”,而是现实事件和电影表达方式之间的矛盾。二者间的矛盾存在是必然的,现实生活与电影肯定不能一比一还原,但是二者若只取其一亦不可取。

影片引发争议和讨论实属正常,但只要观众和片方多一些真诚讨论少一些针锋相对,在争辩中理性思考,才能走出一条“和平相处”的康庄大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栏目立场)


中国通链上两岸栏目原创声明:文章版权归本栏目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工作人员。联系方式:yiwanliangan@163.com

责任编辑:熊芷欣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