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夏天来了,启东时令美食“麦蚕”

时令初夏,麦蚕飘香。昔日用来填饱肚子的麦蚕而今因其是绿色食品成为新宠。江苏启东人家种植麦子历史悠久。每到麦熟时节,风吹麦田,麦浪滚滚,满目金黄,一派丰收景象。在开镰收麦前,有些农户将已灌浆饱满但仍呈青色的麦穗割下来,经过脱粒、脱壳、飏净、炒熟、磨碎做成美味麦蚕。“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正是麦子抽穗麦粒饱满时,泛着麦香的时令小吃“麦蚕”陆续上市。这道清香甜糯的美味是否又勾起了你儿时的回忆?

麦蚕

麦蚕是崇明方言(江苏的海门、启东,还有江南的一些地方的称呼亦如是),南通如东等地则叫它“冷蒸”。因为制作麦蚕,必须是尚未完全成熟的元麦,若是粮食紧张的农户,吃了麦蚕,就等于减少了元麦的收成,很不合算。但若是青黄不接,断了粮的农户,为了救急,只得忍痛吃麦蚕。这与享受麦蚕的美味,全然不是一回事,更确切地说是含泪吃麦蚕。旧时制作“麦蚕”,是因春季青黄不接,粮食不够,人们才用将熟未熟的青麦制作食物果腹,以维持生计。如今,没有了温饱之忧,“麦蚕”成了春天的一道小吃,让人们尝鲜的同时,留一份记忆与念想。

做麦蚕的麦穗很有讲究,必须灌浆饱满,但仍呈青色,麦子黄了,就不能做麦蚕。麦穗采进来后,分离麦芒和嫩麦粒。把麦穗装进一只干净的白布袋,然后抡起布袋,用力在水泥地上掼。这道工序看似简单,却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用力轻了麦芒和麦粒分不开;重了嫩麦粒就被掼碎了。没多久,打开布袋,一粒粒嫩麦粒已脱落,倒进卷筛,滤掉些麦芒,再进行飏簸,便进入了炒制的环节。炒制时,一定要用硬柴,这样火头旺,而且要掌握好火候,炒得时间过短,不熟;过长,则麦粒变黄。

大约20分钟后,碧青的麦粒就可出锅,等麦粒凉透后装进袋继续掼,这是为了脱去麦粒上的麦壳。这些都是纯手工活,现在很多农村人家不愿做麦蚕吃,费时费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飏弃麦壳后,趁热用石磨将炒制好的麦粒磨成一寸左右的条子,因为形似幼蚕,所以当地人称之为麦蚕。麦蚕色泽呈青豆瓣色,闻起来有一股麦子的清香,味道淡淡的,糯而不腻,颊齿留香。

以前制作“麦蚕”,是因春季青黄不接,粮食不够,人们才用将熟未熟的青麦制作食物果腹,以维持生计。如今,没有了温饱之忧,“麦蚕”成了人们的一道小吃,让人们尝鲜的同时,留一份记忆与念想。“麦蚕”可以原汁原味捏成团直接食用,也可以拌上糖或蜂蜜食用,对吃货们来说,各种加工各种做法,“麦蚕”可以被做成各种美食享用。

责任编辑:花弄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