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走近崂山之道教福地

  胶东半岛自古便是有名的道教福地,山东境内名山有三座(昆嵛山、崂山、泰山)与道教祖庭,其中,昆嵛山与崂山的关系十分微妙,许多著名的道士都是“学于昆嵛,兴于太崂”,“崂山道士”也逐渐蒙上了神秘的影子,从驾鹤飞天到盗墓笔记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而真正有名的两个道士却和宋元王朝的开国之君有密切关系。

  “学院派”道士与开国皇帝

  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民间也留下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传说,而赵匡胤与道教渊源不浅,相传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避难于渭南,与陈抟老祖赌棋输掉了华山,这自然是统治者给自己脸上贴金所塑造出来的,毕竟陈抟老祖是神话中的神仙,哪有凡人做神仙呢?不过,崂山华盖真人与赵宋王室的关系却异常神秘。

  根清雍正年《山东通志》记载:五代时人,姓刘,蜀人,居崂山。庞眉皓发,面如渥丹,敝衣掩形,不冠不履。世称华盖真人。忽一夕尸解而去。这一段难免有些神话色彩,而元代于钦编纂的《齐乘》则给予了强有力的辅证:大崂山有上清宫,五代末华盖仙人士赵太祖于侧微,宋人为建此宫。近世有刘使臣者,弃金符逐此山。

  这位华盖真人就是五代时期的道士刘若拙,自幼在罗浮山出家入道,拜青精真人为师。深得道教内外双修的真谛,于后唐同光二年东至崂山寻访师叔李哲玄,见崂山环境幽静适合清修,遂留在崂山。初在太清宫南侧独自修行。当时崂山里猛兽较多,时常出没伤人,刘道士勇驱虎狼,为民除害,山民为他所居的茅庵赠匾"驱虎狼庵",后人简称驱虎庵。

  李哲玄去世后,刘若拙入主太清宫成为道长。刘若拙一身武艺,且善气功,明末《崂山志》中记载他“丹颜皓首,不自知其年,衣弊衣,取掩形耳。不冠不履,冬不炉,夏不扇。”

  “不自知其年”并非是故弄玄虚,而是有“道家不言寿”的道规,即要求修道之士要忘掉自己的年龄,不应以年龄长短为忧,只要勤苦修行,功德圆满即能超出时间的限制,所以“见面论道不言寿”沿习成规。

  从刘若拙武艺缠身和不言寿命的特征,可以看出道教确实强调个人的身心素质修养,任何青史留名之人大都有一个野蛮体魄,苏东坡在山东时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诗句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代词宗的文笔,还有他能活到八十多岁的身体机能保养秘密。

  而接下来要说的这一位便是,横跨亚欧大陆的使徒行者——长春真人丘处机。丘处机的知名度远高于刘道长,连金庸笔下的豪侠都要拜他为师,历史上真实的丘处机也不赖,行走万里劝说成吉思汗止杀。崂山丘祖殿就是为奉祀长春真人丘处机所建的殿宇。

  丘处机,字密通,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19岁时师从王重阳修道。金世宗大定十年(1170)师父仙逝后,丘处机在姜子牙钓鱼的蟠溪自修7年,又去龙门清修,这期间,一蓑一笠,一年四季从不更换,被人称为"蓑衣先生"。

  公元1208、1209年丘处机曾两次莅临崂山并在此处广收门徒,传经弘法,不仅使崂山成为道教的主要丛林,同时也为中华道教文化做出了贡献。他对养生学颇有研究,著有《养生消息论》。他的书法、诗词功底也很深厚,仅在崂山就留下了40余首诗词,其中以太平宫白龙洞的20首最为闻名。他先后受到金世宗和成吉思汗的召见。

  1214年秋,金朝请丘处机招安山东杨安儿义军。成吉思汗闻其名派使者召请,丘处机率弟子十八人从莱州出发,两年后抵达西域大雪山(帕米尔高原以西代称,在今阿富汗境内)。这边是著名的“一言止杀”。

  成吉思汗赐以虎符玺书,命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并下诏免除道院、道士一切赋税差役。1227年,丘处机羽化于宝玄堂,殡于白云观处顺堂,便是今天的北京市白云观。

  透过故事看历史:道教为何经久不衰?

  宋元王朝的两位太祖皇帝对道教都有非同一般的感情,无论是之前的汉晋唐还是之后的明清,道教在中国封建历史中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因此经久不衰,无论多么清贫的道士,只要进入庙堂便能享受到国师的礼遇。以至于到了近代,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寓居崂山时也常参禅悟道,为何道教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道教神仙在人间的第一位官方化身就是东汉时期的汉中太守张鲁(没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那一位),作为留侯张良的后人,也是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的孙子,曹操和刘璋都很看中张鲁的这个身份,“护法神在手,百姓民心跟我走嘛”。

  到了唐宋时期,道教地位空前提高,唐朝皇帝把老子李耳作为祖先,封道教为国教。此后道教正式入主统治阶层,北宋的皇帝几乎都有一段脱离不开道教的传说,比如宋徽宗赵佶就被传说是赤脚大仙转世,所以性情游乐,不思治国。

  当然了,能够被作为宗教传承至今,道教的积极作用还是很多的。宋代社会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国库充实,又因为赵家皇帝崇文尚武导致第三产业一度繁荣,这些因素使社会风气在不经意间也发生了变化,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人们都在寻觅一种可以寄托的精神家园,各种宗教异军突起,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紧随其后,以武将加封为例,道教把各种历史人物列入仙班就是从宋代开始的。

  被民间奉为武圣的关公被宋代帝王层层加封,其用意就是帝王希望武将都效仿先贤忠君爱国,文人也不例外,直到洪武皇帝朱元璋登基前夕,文庙武庙中已经各有七十二位先哲被奉为神明,享受皇家香火祭祀,以至于到了明清时期的小说杂文中,几乎所有的天神在人间都能够找到原型肉身,这和道教体系不谋而合。

  据野史记载,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把戚继光塑造成了继李二郎、赵昱、杨戬之后的又一个二郎神形象,嗨,这是胶东的骄傲啊。(戚继光,山东蓬莱人)

  道教经过千百年的洗礼,最终成为了皇帝统治庶民的神话体系,在中国传统道教文化中,历来给人的感觉是皇帝管理神仙,神仙统治万民。这也导致了统治者被尊为“天子”。

  在崂山上暂居的长春子丘处机也没有摆脱这种命运,作为吕洞宾的徒孙,王重阳的嫡传,来自草原部落的统治者更需要这样的仙人来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忽必烈诏赠丘处机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其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后世称为“长春真人”。如果对道教文化颇感兴趣,不妨闲暇之时登临崂山,品绿茶,求个签吧。

责任编辑:苏现彬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