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品鉴丨苏轼《枯木怪石》

image.png
《枯木怪石》局部

画家:苏轼

创作时间:北宋

材料:纸本,墨笔

收藏:日本私人

文人写意画的代表作品

说到文人画,唐代王维的破墨、王恰的泼墨,已开文人画先河。到了宋代,文人与绘画已结下不解之缘。文人们自视清高,作画时最在乎的是情趣和意境,所以在提笔作画之前,他们往往取植物中的清品,如梅花、竹、菊等寄情之物,读书吟诗之余,草草几笔不加修饰,也不求形似,而在这些寄情之物的意气和神韵之中融入文人的灵趣、学养和品格。

苏轼的画就属于这一类,不求形似,绘画只是为了宣泄胸臆、寓意抒情。苏轼喜欢画枯木竹石,有较强的表现力。这幅《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气势雄强。树脚下有一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现出此石顽强的生命力。怪石、古木并不是因物象形,也不是凭空臆造,而是画家借把熟悉的奇石、古木画在一起,更鲜明地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内心。

石后绘有数枝焦墨细竹,给人以希望之感。整个画面的意境,荒空而沉郁:石之盘旋,似乎凝聚着不平之气;古木虬屈向上,权梢冲出右边画外,突破了扭曲盘结,冲向天际。古木与怪石的巧妙结合,通过情绪表象的描绘,显现出更深层的理念。从简洁的构图看,画家重在抒写胸臆。此画借枯木顽石寄情遣兴,这便是苏轼绘画创作求“象外”之意的真谛。

米芾在《画史》中曾评苏轼的这幅画:“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此胸中盘郁也。”苏轼的画在当时很有名气,有“枯木竹石,万金争售”的景象,但苏轼所作的画作多见于著录,传世真迹极少。此幅《枯木怪石图》是文人画极典型的作品,足可供我们了解文人画的发展。

责任编辑: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