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唐蕴玉|油画“双玉”之一

唐蕴玉是与潘玉良齐名的早期油画“双玉”女性画家,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两者都为民国时期的第一代女艺术家,两人的艺术活动多有交集,潘玉良和唐蕴玉都曾是洪野先生的学生,两人与金启静、李秋君、江小鹣、朱屺瞻、王济远等一众画家于1927年共同创办非盈利性的绘画学术机构“艺苑”。

image.png 

唐蕴玉(1906-1992),生于苏州吴江,现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定居上海。1920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女子学校美术科西画专业,师从陈抱一、王济远、关良等名家。毕业后任教于上海启秀女校。1925年与刘海粟、刘海若等上海美专学生赴杭州西湖旅行写生。1926年,参加上海洋画联合展览会,与刘海粟、李毅士、王济远、倪贻德等共同展出作品。与腾固、潘天寿等一同被江苏省特派赴日考察艺术教育。1927年,随同柳亚子夫妇东渡日本,于东京学习西洋画和油画,作品曾入选东京展览会。同年归国。

1677576387117.png
唐蕴玉(左一)与柳亚子家人在日本

1927年春,唐蕴玉随同柳亚子夫妇东渡日本,结识日本画家桥本关雪。1928年春唐蕴玉随同柳亚子夫妇再赴日本,这次带有游学性质,先是暂住东京神田町“日华会馆”,后在井之头公园附近租屋居住。在日其间向日本西洋画家石井柏亭、满谷国四郎学习油画,作品曾入选东京美展。画家桥本关雪为之题词““水墨换为油彩新,剪裁红紫万年春,十年读画江南北,纤手推君第一人。”,誉其为“中国江南一才女”。

image.png
桥本关雪(1883-1945)日本知名画家,大正昭和年间关西画坛泰斗。
1913年起先后三十余次来中国,与吴昌硕、钱瘦铁、王一亭等中国艺术家交往雅集,深入考察中国风土人情。
他痴迷中国文化,深为中国传统水墨技法所吸引,感叹“恨不生长在中国”,在中国文人圈广为流传。

1929年《妇女杂志》第十五卷第七号唐蕴玉在《寸感》一文中指出:“画的成功,当然以取材、色调、结构为根本,我尤感觉到绘画的色调,可以表示各人的个性,像歇妄纳(Chavannes)喜用静雅的色调,时时露着悲感;蒙耐(Menet)的风景色调,喜画鲜明的苍空,时常表现强烈的日光。这两画家用的色调不同,但是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可以使人佩服的地方。我对于这两画家的色调都欢喜,不过在无形中常喜用冷色的,我不敢说用了Chavannes的色调,就可以说好,这也是表示我个性的趋向罢了”。同年底唐蕴玉在沪举办“唐蕴玉洋画展”。

image.png
唐蕴玉 《日本女子》 木板油画33cm × 23cm 1927年

在一百多年前,留学日本已不是一件容易事,留学法国更是一般人不敢想的事情,从中国抵达法兰西需要的不光是艺术家自已具备的能力,还要忍受在海上颠簸一个月之久。唐蕴玉曾从日本到法国,接触到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唐蕴玉的画风也逐渐发生转变,与日本时期风格不同。

1930年她辗转万里赴法国入国立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在莱勃和沙巴特画室专攻油画,后在画家鲁特工作室进修。假期中,唐蕴玉游历荷、比、英、意、德、瑞士诸国,考察和研究欧洲美术。在法国留学期间,其作品相继入选巴黎法国国家春季沙龙、秋季沙龙及杜尔利沙龙。在这期间她与在东京结识的郑揆一在巴黎成婚,由何香凝夫人证婚,郑揆一先生在法国巴黎大学历史系留学,专攻太平洋近代史,后获博士学位。

image.png
唐蕴玉 《风景》 布面油画38cm × 46cm 1930年
image.png
唐蕴玉 《海景》 布面油画38cm × 46cm 1930年

在法国,唐蕴玉更加努力,每日前往卢浮宫临画,以面包充饥,晚上去画苑学速写,努力考入巴黎美术学院,在莱勃及沙巴物教授的画室接受了正统的油画教育。回国后,她画了一大批表现他法国生活的作品,她也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在二十世纪40年代,是唐蕴玉的艺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的时期,作为在中国西画界活跃的女画家,她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画展,如1929年由蔡元培先生主持的第一届全国美展, 作品《静物》成为一幅引人注目之作。

image.png
唐蕴玉 《女子肖像》 布面油画38cm × 25cm 1980年

1938年唐蕴玉与家人一同从法国回到香港。近八年的旅欧生活,她并没有像其他留欧的中国画家那样,具有强烈艺术使命感和活跃的艺术参与性,基本是以一个传统女性的生存方式,沉静地体验着个体自由艺术创作带来的生活情调。

1941年,她返回上海,先后在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油画,同时还致力于美术作品的创作和研究。1946年5月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厅举行第二次个人油画展,作品达百余幅,是她较大规模的作品展示。其中一幅极为特别,那是一幅常玉1930年为唐蕴玉作的画像,单线勾勒并夸张变形,并用“单眼”表现,这是唐蕴玉旅法的珍贵图像,也被她印为画展图录的封面。

image.png
唐蕴玉 《上海雪景》 布面油画50cm × 60cm 1940年

自20世纪20年代始到四十年代末,唐蕴玉的油画艺术以印象主义的形式语言为基础,随后逐渐形成了留日艺术与留法艺术的某种风格交汇,又采用了表现主义的部分手法,常以抒情性的景物为创作对象。她是本位的画家,既不事大幅度的变形和抽象,也不追慕学院派式的写实主义,而是在坚持现代主义探索,深谙西方传统绘画真谛的情态下,将表现和写意的手法和意境融会贯通。

唐蕴玉的画既体现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也在作品中表现写意的手法和意境融会贯通,她的作品造型坚实、设色强烈,而又略具有和谐浑厚、清新委婉的艺术风格。在景物和静物的光色变化处理之间,糅合了色彩和图形的主观体现,增加了对象的诗意表现。她画油画更注重西画的中国化,在清新淡雅的景物表现之间,用中国画的手段介入油画,再以西洋画和材料来画中国画,使中国画与西洋画艺术的表现互渗互融。这两种主要的艺术观,相应构成了她不同的创作体系,她的作品是西洋运动中重要作品之一。

image.png
《巴黎旧居》 36×45cm 布面油画 1937

她善绘人物肖像、静物(花卉)和风景,作品构图多变新颖,色彩淡泊而宁静。形成了一种造型坚实、设色强烈,而又略具有和谐浑厚、清新委婉的艺术风格。她的瓶花作品,在景物和静物的光色变化处理之间,糅合了色彩和图形的主观体现,情调颇富诗意。

早期的《苏州街道》、《看信妇女》在日本画的《日本风景》、《日本女子》《井之头清影》(1927-1928年);1930-1940年代的《午后普陀》、《园艺女》、《红衣同学》、《苏州街道》、《巴黎蒙马特》、《巴黎旧居》《比利时小镇》等画作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质,这些都可谓她不同时代的代表。

image.png
《桐庐》 43×37cm 布面油画 1950年代

1949年后居于永嘉路寓所,继续美术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上海向明中学、上海建春女子中学、上海长乐中学等;同时致力于艺术创作。

20世纪50-70年代画家处于蛰伏隐居状态,既有写实风景作品,还有些时代潮流下体现劳动人民的作品。虽然她仍坚持绘画,但已然淡出了公众视野。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而来,作为华侨资本家的邓家受到巨大冲击。

image.png
《花卉》 45×38cm 布面油画 1980年代

1980年唐蕴玉移居美国洛杉矶,1985年参加Ellington画室进行写生,在此时完成多幅肖像画作品。此后依然在静物写生、风景绘画中探索跋涉。1992年10月5日画家辞世,最后的绝笔是幅花卉作品,线条枯淡,笔调粗粝,我们无从理解一位画家弥留之际的心境。

次年8月16日“唐蕴玉遗作展”在洛杉矶中国文化中心揭幕,郑竞辉先生为遗作展题词道:“蕴慧积德泰和遗风,玉川翠谷丹青传世”, “蕴”字含有蕴藉、隐藏之意,这个字伴随画家一生,画家无论对艺术还是教学,都不喜喧扬,只管无声无息兢兢业业去做。她对自己未完成或不满意的画作品,决然不会写上代表自己的“蕴”字。

image.png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君和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