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创新力持续提升,火炬高新区这样做

据5月12日发布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2022)》显示,火炬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为112.16,呈持续增长态势。该指数由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制,旨在全面展现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水平,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指数发布当天,火炬高新区还结合主题教育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火炬高新区创新发展”专题讲座。

  “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指数持续增长,显示出园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说,厦门火炬高新区近年来创新发展综合指数持续增长,综合评价总排名总体呈上升态势,尤其在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开放创新合作、提升园区治理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

  厦门火炬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30多年来始终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使命,全力以赴优环境、谋创新、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2022年,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跃升至第11位,连续三年实现争先进位,“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居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7。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推进高水平双创载体建设,提升企业精准服务能力,创新企业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平板显示、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园区建立了“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并推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与此同时,火炬高新区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吸引国际人才来厦创业发展,园区从业人员国际化程度稳步提升,企业“走出去”进程加快。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家,累计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2家。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该如何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刘会武建议,高新区一方面应紧跟国家创新战略,前瞻布局大科学装置,推动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夯实基础科研根基,另一方面应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与大科学装置开展产学研合作。

  发展未来产业是抢占先机、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在刘会武看来,已走过三十多年发展历程的厦门火炬高新区聚集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制造业高度集中,创新氛围浓厚,是培育未来产业的良好土壤。他建议,厦门火炬高新区应找准定位,坚持抓当下与谋长远相结合,注重发展科技金融为产业提供支撑,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推动未来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陈锐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