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广州榄雕

      乌榄核上细琢大千世界的雕镌艺术


广州榄雕是流行于广东省增城市一带的一种传统雕镌艺术,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工精艺高,玲珑轻巧,镂空通雕的蟹笼、雀笼、花篮、花瓶等日新月异,多姿多彩,人物造型也非常精致、惟妙惟肖,体现了鲜明的广东地方特色。该技艺制作的是一种价廉物美而叉便于携带的精小件欣赏品,深受旅游者欢迎。


图源网络


艺术特征

广州榄雕以盛产于增城大而坚硬、质地紧密、不易开裂的乌榄核为原料,利用乌榄核天然形态和起伏变化,采用雕、镂、镌、锉凿、钻等技法在其上雕刻各色人物、花鸟、兽虫、山水、舟船、楼阁等形象和文字内容。民间核雕往往周身施刻,布局系统、周密而严谨,刀法畅快利落,形象刻画入微,生动而无雕琢之迹,可谓体微艺精,出神入化,以此赢得"鬼工神技〞之誉。


核心内容

秉承岭南文化精神的广州榄雕刻工细腻精微,形态小巧玲珑,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生动。它可以分座件、挂件、珠串、核舟等品类,技艺形式则包括浮雕、圆雕、镂空雕等。以"东坡游赤壁"为题材的核舟是广州榄雕的传统样式,历代名家均有此类作品传世。


制作工序

广州榄雕的制作工艺包括勾样、锉坯、雕刻、刮滑、安木座(用于座件)5道程序,雕刻工具主要有毛锉刀、平锉刀、刮刀、平锥刀、尖锥刀、三角锥刀,半圆锥刀等。


图源网络


代表作品

《中华世纪龙》


流派名家

黄学文、曾昭鸿、伍鸿章、蔡祖恩、苏镇焕


历史发展

榄雕属于雕刻工艺中的一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始创于增城新塘镇,早在明代就已盛行,达到很高水平。明代僧人以榄雕船赠香客以示"普渡〞,明宣宗还亲自操刀雕刻;而到了清代榄雕更是历年的贡品。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是清代咸丰年间新塘老艺人湛谷生的《苏东坡夜游赤壁》花船,被称为雕刻之王。

广州榄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清时期,代表人物有清代乾隆年间的广州籍宫廷匠人陈祖章和咸丰年问的新塘民间艺人湛谷生等。

抗战前,国外客商到处找寻榄雕工艺品,当时广州榄雕从业者9人,其中以陈忠最出名。

1955年,广州市工艺美术联社及出口公司组织动员艺人复业。区麟、区琦兄弟最先恢复创作,1959年,区麟用两个特大榄核拼嵌,雕出新作《十二门花窗船》,船上雕刻人物达40多个,神态各异。窗花、锚链、尾舵极为精致玲珑,木座上刻有"大闹天宫"图案。之后,刻有历史人物、仕女、神仙道佛的产品不断被创作出来。

广州市榄核雕刻组成立后并入大新象牙工艺厂,此时,榄雕的花色品种增加到50多种。如多层花舫、云龙花瓶、通雕蟹笼、吊链宫灯、花塔、古鼎、梅花牙签筒以至国际象棋等。后由于产值低等原因,在职人员越来越少,20世纪80年代末榄核雕刻组停产。


image.png
图源网络



雕刻派别

广州榄雕的雕刻是以深浮雕、浅浮雕和深雕刻为主,北派雕工雕出的线条比较浅,雕出的东西都是若隐若现的,而南派可以雕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半镂空雕,现在甚至发展出镶嵌技术。三个派别的特性都不一样,原材料都是以广东增城为主。尽管各地都有原材料,但是有优劣,薄厚的区别。


文化价值

广州榄雕鬼斧神工的雕刻,展示了其典雅秀丽、动静相宜、细腻精微的典型岭南派风格特色,该榄雕继承传统,小巧玲珑,运用了镂雕、浮雕、圆雕、微雕等手法创作,精雅别致,令人叹绝,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图源网络


传承价值

广州榄雕工艺是我国榄雕工艺三大流派中的其中一派,作为岭南文化的一种载体,保存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技法,蕴含了岭南风物的古老神韵,是文化广州的一个精彩体现。


保护措施

2008年6月7日,广州榄雕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产名录


学习场地

乌榄文化馆: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二龙邓山广州二龙山花园(S2广河高速二龙出口)



责任编辑:傅淑惠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