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纵横毕谈】两岸青年新的交流方式进一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纵横毕谈》是中国通·链上两岸频道出品的一档人物访谈栏目。主持人与毕中和博士共话两岸文化、经济、教育等热点话题,为两岸同胞提供一个了解两岸、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桥梁,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本期《纵横毕谈》主题为两岸青年,以下为本期访谈对话内容。

  本期主持人:黄彩玲、王舒淇

  受访人:暨南大学东南研究所博士 毕中和

  文字整理:中国通·链上两岸频道 曾泽莹

  黄彩玲:2007年200多位台湾青年参加了由全国台联举办的冬令营活动,您认为第一次的两岸青年交流对以后两岸青年交流有什么推进作用呢?

  毕中和博士:2007年的两岸青年交往是非常幸运地一次接触,这些年轻人有些到了中国大陆工作创业,或是就学,甚至结婚,对于两岸融合有一定启发作用。

  在此之后,陆续也有一些单位来中国大陆交流,比如最近一次,马英九先生带着多位年轻朋友到中国大陆,跟中国大陆的大学生们交流,从他们的访谈里可以看出,大家化解了很多以前的误会。

(全国台联荣誉会长杨国庆与台胞青年团团长、领队代表陈福裕交换礼品 来源:中国台湾网)

  王舒淇:您认为台湾青年对大陆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毕中和博士:这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两岸对峙的时代,台湾片面污名化大陆,使台湾同胞对大陆产生误解,一个是在1988年两岸接触以后,接触后他们发现中国大陆跟台湾生活习惯和文化差不多。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两岸曾有过“蜜月期”。大三通、小三通方便了两岸交流。

  可惜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两边地交往又进入“冷冻期”,很多年轻人受到“1450网军”影响,对中国大陆产生误解,认为中国大陆还是跟以前一样,穷困、不民主、没有人权。

  随着疫情结束和互联网飞速发展,两边又慢慢恢复来往,近两年两个APP立了大功,小红书和抖音,现在高中到大学阶段的年轻人,他们主动用微信跟中国大陆的网友联系,联系中他们发现中国大陆好像跟以前“1450网军”讲的不太一样,他们便会主动查证,这是非常意外的,一个APP把绿营的认知作战给推翻了。

  黄彩玲:两岸的青年由于他们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的不同,两岸青年如何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打破交流的壁垒呢?

  毕中和博士:随着时代进步,现在拿起手机立马可以通话,微信可以及时传送视频和照片,人和人之间很多误解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化解。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工具,我们需要善用工具,多交流,互通彼此,合理利用互联网,让两岸同胞走向共同繁荣。

  黄彩玲:近日武汉举办了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年东湖论坛,在开幕式上提出了百名台青走大陆计划,您认为这项举措对未来两岸关系有怎样地推动作用呢?

  毕中和博士:这是一项不错的活动,它让年轻人用自己的脚走遍全中国,对中国产生新的感触,同时也对距离感有了新认识。我认为这项活动要多举办,不一定要政府举办,一些台企或者大陆的企业也可以成立基金会,让感兴趣的年轻人借由活动,游遍全中国。我曾主张用走的方式游遍中国,通过走可以更深入民间,亲眼看到一草一木,每一个商店,每一个学校。

(两岸300余名青年相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参加东湖论坛 来源:中新视频)

  结束语:两岸青年是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的参与者,融合发展的促进者,两岸青年更应该携手同行共同进步。此次访谈让我们了解两岸青年,也为两岸同胞提供一个了解两岸、了解中华民族的桥梁,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下期《纵横毕谈》我们将谈论追根寻根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曾泽莹

zh

网站声明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